Year: 2015
-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15.11.25. 文/愛理。感謝主,讓我們成為那供暖的人,提供飲食、組織活動。這並不是為了榮耀自身,讓花向我開。唯願打開那扇窗,讓更多的花能夠接受從上帝而來的愛,向光而開。
-
本文原刊於《舉目》76期。文/小萱。我剛離開家,家裡就傳來消息,媽媽隨時可能去尋死。另外,媽媽開始傷害身邊的人,比如要拿針刺自己的兒子或孫子。唯一安全的辦法是,把她反鎖在屋裡……我快崩潰了。
-
每一天,當我們吃著盤中餐的時候,是否知道,它們是怎麼來的呢?在海外生活的人感受可能還不是那麼明顯,但現在中國國內的很多朋友直觀的感受是,菜沒菜味。肉有時有肉味,可你都不敢確定那到底是化學增味劑的味道,還是真正的肉味。
-
根據皮龍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新的研究顯示,美國人中篤信宗教的人數逐漸減少。
-
我至今還是認為“團體信心”是比較理想的制度。 人間制度,只有相對的好。關鍵還是在於“人”——人對了,制度差些,也能過去;人不對,再嚴謹的制度,仍會有漏洞。由於總是會有“人不對”的情況發生,因此還是得找出弊端最少的制度,以防微杜漸。總之,將弊端減至最少的制度,就是比較好的制度。
-
在重重的苦難氛圍中,上帝啊!我怎麼還能感恩呢?袮的命令,“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實在太難了!
-
本文原刊於《舉目》76期。文/一雨。我没有去成美国,但我的好朋友丽丽,却凭著丰厚的家底,轻轻松松地上了飞机,求学去了……
-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15.11.16。文/矯堅。上帝聽見了以色列人的哀聲,也知道他們的苦情,就幫助他們走出埃及,到那流奶與蜜的迦南地。然而上帝沒有讓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到達,而是藉這個過程,造就以色列人的領袖,建立和完善律法,增加他們對上帝的信心。這個過程,可以看成是三部曲……
-
本書針對21世紀的多元處境與現代、後現代思潮,追求回歸宗教改革核心價值“惟獨聖經”,然而賦予極其生動的詮釋,不只強調“上帝的話”之規範,同時也強調“上帝的靈”之自由;不只強調啟示的“神聖源頭”,也強調啟示所落實的“人間處境”。
-
對於“作主門徒”,Jim Putman 牧師給了簡單、清楚的定義。他根據《馬太福音》 4:19,認為耶穌的門徒就是:(1)決定跟隨耶穌。(2)讓耶穌改變他們。(3)委身於耶穌使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