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24

  • 你用時間做什麼?(許萬常)2024.06.18

    良好的時間運用是一種投資,浪費時間是把時間埋在土裡。

    閲讀全文…

  • 一次輕生帶來的教訓(陳恩加)2024.06.17

    每個人都會有負面的回憶,其影響可大可小,所以有人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閲讀全文…

  • 家書、情書、天書(小剛)2024.06.17

    人一旦有了上帝兒子的靈,開始稱呼上帝為“阿爸父”,是不會感到羞愧。

    閲讀全文…

  • 社會的棄兒——耶弗他(曲雅各)2024.06.15

    當外交斡旋無用的時候,戰爭已經不可避免,耶弗他只能選擇迎敵。

    閲讀全文…

  • 恩典與操練(蘇文峰)2024.06.15

    我們在恩典中立志操練,在操練中經歷恩典。

    閲讀全文…

  • 艱難日子與平常時期(何西)2024.06.14

    可是,一旦困境得到解決,我們就慢慢地疏遠教會,疏遠上帝,重新回到了追求夢想的路上。

    閲讀全文…

  • 禱告的秘訣(蘭君)2024.06.13

    有時我們的祈求合乎上帝的旨意,上帝的回答卻是“等等”。

    閲讀全文…

  • 心靈深處也有一個大自然——如何面對“負面情緒”(孫基立)2024.06.12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4.06.12 孫基立 最近幾年,疾病,戰亂,大國間的政治博弈,波及太多人。幾乎整個世界都陷入了一個非常不確定的氛圍,沮喪、抑鬱和焦慮的情緒在人心中遊蕩。 我自己也曾生活在不健康的教會和工作環境中,這給我帶來許多迷茫和痛苦。現在回憶當時的情景,我非常感謝上帝送來及時的幫助,讓我度過艱難的歲月。 療癒手段 那時給我最大安慰的是大自然。 就是在那段時間,我開始對園藝感興趣,在院子裡種了不少花草。我故意選擇那些生命力最旺盛的植物,看它們出土、長葉、開花、結果,就是一種自我療癒。我看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不因人類世界的紛擾而停止。 那些樹上奔跑的松鼠,從小花栗鼠般大小的體型,長成碩大的成年松鼠,飄逸的大尾巴在樹上飛動。看著它們長大,我覺得也分享了它們的童年、少年、青年時光。 它們在樹上爭搶食物的萌樣,讓我的注意力有了一個生動的轉移點。同時,從動物世界的衝突,我也會想到人類是否也和它們一樣,為一點點有限的食物彼此攻擊。 家務勞動也是一種療癒。家務事需要親自動手,可以將思緒和實際生活相聯繫,可以防止陷入空中樓閣的世界。 我記得在研究所寫論文很艱苦的時候,也有朋友建議我要從事一些手工勞作,這樣可以從抽象領域暫時解脫出來。因為思維有時無法找到通道,會讓人陷入空轉的狀態,讓人沮喪瘋狂。這也是長期從事腦力勞動者的一大隱患。我們時不時會聽說有些人做研究陷入“走火入魔”,就是這個危害的具體表現。 另外,寫作和閱讀也有益身心健康。寫作會幫助一個人整理思路,往往寫完也就找到瞭解決辦法。我的許多文章其實就是這樣寫出來的。通過寫作梳理思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基督徒不必“佛系” 另外,我瞭解到人的負面情緒需要誠實地承認面對。真正健康的教會不會要求信徒每時每刻都樂觀快樂,彷彿負面情緒是靈性不好,需要懺悔。 人有喜怒哀樂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當負面情緒開始越過它正常的比例,影響自己的生活時,要及時尋求幫助,而且要找對人——千萬別找那些喜歡八卦的親友,因為這樣不僅幫不上忙,還有可能變本加厲地增加自己的煩惱。 華人教會對於隱私的保護意識常常很淡薄,隨意分享會讓許多人任意消費別人的煩惱。 我處境艱難時,尋找的幫助者,是和我的生活環境不產生直接聯繫的幾個德高望重的屬靈長輩,而且我信任他們會為我保密。他們後來給出的意見都大同小異,這樣能讓我心中有了底:即使一個長輩的意見可能有偏頗,幾個彼此並不認識的長輩如果給出類似的意見,出錯的機率就大大降低。 我很慶幸自己當時誠實地面對了負面情緒,並且及時和人交流。我知道許多人選擇了隱忍不言,由於負擔過重產生了許多心理問題。 我曾參加過一次心理健康講座,講員講述了用祈禱和讀經的方法疏解負面情緒。 第一步就是要承認自己有負面情緒,然後才能進入療癒的階段。療癒的方法包括讀經,思考耶穌對類似的問題會有什麼反應,在內心不斷重審上帝的愛和寬恕,直到自己真正體會到屬天的平安。 大家都發現,耶穌也有非常強烈的喜怒哀樂,所以基督徒也不必“佛系”。我們的喜怒哀樂本身的表達,就自帶療癒的成分。上帝接納我們真實地表達自己情緒,並願意提供及時的安慰和幫助,這樣的表達在上帝面前是永遠安全的。 另外,聖經歷史,或者整個人類歷史,也可以幫助我們從一個更廣闊的視角,去理解個人的不公正待遇。在舊約和新約的歷史中,很多人都經歷過疾病、家人的逝去或者至親的背叛欺騙,甚至自己也犯了很大的罪,比如大衛。但是他們相信上帝的公義憐憫和寬恕,請求上帝公義的彰顯,或者誠懇地悔改。即使環境讓人絕望,但是他們不覺得孤立無援。 不要掉進爛泥塘 我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時,決心不屈服,除了祈禱依靠上帝的幫助之外,我也尋求環境以外的援助,包括請立場中性的人幫助自己分析情況,找相關的機構申訴。 有時周圍的環境已經毒化,小環境內所有人都試圖勸說受害者感覺有誤,或者使用權威和人脈,利用教會講台來指桑罵槐,施展群眾暴力,冷暴力,甚至誹謗造謠去損害我們的個人名譽。這樣的時候,示弱屈服其實會更加助長這樣的不健康氣氛,選擇智慧地抗爭不但保護自己,也有效地阻止惡勢力的蔓延,這也是基督徒是對教會、社會應盡的一份責任。 不過這樣的過程有可能很艱苦,無論對身體還是心靈,都是一種考驗。 我的經驗是,需要有真心愛你、保護你的家人朋友同事的支持,同時諮詢專業人士的建議,確認自己的行為的確無可指摘,而且千萬不要在情緒激動時付諸行動,因為這樣很有可能自己的言行也出現瑕疵,被心懷惡意的對方抓住把柄,將我們扯入“雙方都有錯”的爛泥塘裡。 我思考過為什麼會有這個“爛泥塘”的存在? 一方面很多人缺乏客觀分析事物的系統訓練,以至於知識和能力方面有欠缺,無法看清真相;另一方面有些人即使看得清真相,也選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怯懦做法。人們更願意看到一種表面上的和諧,而不願意面對真正的問題,檢討改正,因為後一種選擇明顯要求更大精力的投入。 檢討錯誤也代表要查清事實,意味著會觸及一些權威人士“偶像地位”。一旦有錯的是“權威人士”,大部分人都會噤若寒蟬,不敢作聲,深怕引火焚身,甚至出於各種私利,逼迫受害者妥協,以保全領袖或者教會的面子。這樣的做法其實也是一種變形的偶像崇拜,因為他們將教會聲譽,或者某些個人的面子看得比真理更重要。 避免受持續的傷害 必須指出的是,這樣的情況不限於華人。在二戰的初期,敢於反抗納粹暴行的人也是少數。只有當災難已經蔓延到自己身上,才清醒過來。 德國信義宗牧師馬丁•尼莫拉(Friedrich Gustav Emil Martin Niemöller, 1892-1984。編註),於二戰結束後,寫了一首著名的懺悔詩《起初他們》,敘述德國的知識份子和牧師,怎樣屈服於納粹黨的勢力。 在他們的暴行初期,不斷清洗異己群體時,德國教會因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維,沒有及時發聲反抗,最後等到厄運降臨在自己身上的那一天,而那時不再有人為他們發聲抗議。  我們也可能會經歷這樣的情況:被人霸淩傷害卻沒有人支持你;有些人出於私利甚至助紂為虐。這時孤獨有時會壓垮一個正常人的心智。 不少人在這樣的情況下,被迫屈服。但是我們必須記得一點,和諧不能以犧牲公義為代價,寬恕也不是被脅迫的結果。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是非,只有模模糊糊的“和諧”社會中,任何人的尊嚴和基本權利,都將無法得到保障。這不是上帝所喜悅的社會環境。耶穌在祂的時代,也沒有容忍這樣的社會氛圍。 如果經歷這樣的情況,而且孤立無援,保護自己的一個有效的做法,就是至少暫時脫離這種有毒的環境,不讓自己受持續的傷害,而且選擇言說、發聲,而不是沉默;以祈禱、諮詢、向真正關愛自己的人傾訴,來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時用運動、藝術活動(繪畫、編織、插花……)、親近大自然等,為自己打開更廣闊的空間。讓自己看到,這些煩惱是萬千世界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永遠的依靠和盼望 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美和愛的存在;上帝也一直在那裡看著我們,保護我們。 我自己就曾經從這樣的迷霧中走過,並很感謝上帝的保護,讓我沒有沉溺於此不能自拔,也沒有對上帝和這個世界失去信心——雖然世界不完美,但是我們不應該被沮喪吞沒,因上帝永遠是我們的依靠和盼望。 上帝在大自然中創造了豐富的生命狀態和風景,人類心靈的世界也如此,它是一個如同大自然般的存在,有花草樹木和四季輪替;有動物和諧相處的溫馨,也有彼此爭鬥的激烈;有暴風驟雨、愁雲慘霧,也有明媚的清晨、壯觀的晚霞。 學會有智慧地看心靈世界中不同的律動和風景,就可以幫助我們以放鬆和隨緣的心態去生活。當我們懂得上帝的慈愛和大能,我們就可以接納我們內心世界的不同風景,並在危難的時候安心地依靠祂。 作者留學法國,語言學博士。現任教於芝加哥的西北大學。

    閲讀全文…

  • 美好的公義國度(受教舌)2024.06.12

    遺憾的是,不少人理解的福音僅限於讀經、禱告、對付罪、得救、死後進天國而已,很少從《詩篇》72篇這一美好的公義國度角度去理解。

    閲讀全文…

  • 一僕兩主(小剛)2024.06.11

    我們會一再努力要把“聖”“俗”分開,只想作Part- time(兼職)基督徒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