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篇

  • 不可忽視的角色——理性,不是理性主義(楊堅)2024.01.17

    不可忽視的角色——理性,不是理性主義(楊堅)2024.01.17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4.01.17 楊堅 許多不信之人,常常誤認為,基督徒只是盲目相信基督信仰。比如美國2022年被提名的一位地區法官候選人,在哈佛讀大學時,曾發文稱基督徒群體為盲信者(bigots)。我認識的一位美國常青藤名校的教授,也在專業頂刊發表文章時,用“faith-based initiative”(基於信仰的倡議),來指稱沒有理性邏輯、不合事實的倡議。可見,這種刻板印象的影響之深之廣。 不少基督徒也認為,信仰與理性無關。一些教會,在反對“理性主義”的入侵時,矯枉過正,傾向於輕視理性的作用,甚至擁抱反智主義。然而,無論聖經經文,還是著名神學家和牧者的著作,都讓我們看到,理性在幫助人聽信福音得救和傳講福音救人等方面,扮演著不可忽視的角色。 一、在理解、接受福音時 理性,在理解、接受福音時,有相當的輔助作用。 當然,福音的真理,並不如理性主義所言,僅憑人的理性邏輯推理,就能獲得(遑論完全理解)。 一個人能夠聽信福音,並因此而得救,如司布真所言,是超自然的神跡,需要超自然的能力——“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弗》2:8)。 而且,福音本質上是上帝對人的救贖, 而“除了上帝的靈,也沒有人知道上帝的事”(《林前》 2:11)。未信之人在聽信福音之前,顯然還沒有上帝的靈同在(參《加》 3:2)。 不過, 理性層面上的信仰解釋,對人理解接受福音並最終得救,仍有其獨特的意義。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在一篇著名講道中精闢地指出,人的得救,根本上是聖靈將上帝超自然之光 (即“靈光”),直接照徹得救之人的人心,但是,當上帝在人心中做工、使人得救時,祂亦使用理性作為一個重要幫助。他寫到: “……為獲得它(靈光)起見,理性也是必要的。因為只有藉著理性,我們才具有獲得它的工具。這工具,如我已經說過的,雖不足以產生這光,卻是我們獲得光所不能少的。我們是藉著理性,才能知道那論這靈光的道理;而且理性在許多方面,對於這事有間接的助益。”  (註1) 同樣,司布真 (Charles Spurgeon)對於人如何接受福音得救,也是這樣看的:“上帝的方法是把律法放在人的頭腦裡,然後寫在心上;判斷力得到光照,然後情欲得到制服。”(註2) 顯然,理性和“判斷力”,在上帝把“律法放在人的頭腦裡”的過程中,被上帝使用了。然而, 未信之人最終能夠聽信福音得救,讓律法“寫在心上”,以及判斷力能夠“得到光照”,完全“乃是倚靠(上帝)我的靈方能成事” (《撒》 4:6)。 在信徒得救之後的信仰成長過程中,理性也起到重要作用。  信徒的成長過程,本質上是對福音的核心“上帝的義”,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也就是信徒的信心不斷加強的過程。如《羅馬書》 1章17節指出的, “因為上帝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 愛德華茲明確指出:一個人認識宗教的真理也是靠著理性。雖然理性只能幫助人達到直接推理這一步,但與人獲得靈光以後接受基督有份。 清教徒神學家勞威廉(William Law),常常把基督徒生活中的敬虔與理性相提並論,強調信仰生活的“理性和敬虔的原則”,表明了敬虔其實與基督徒得救後更完全的理性密切相關。(註3) 約翰·麥克阿瑟(John MacArthur)更是直截了當地說,“真正的信心永遠都需要經過頭腦的思考。它不可能是非理性的”;“真理是說得通的;無意義的話不可能是真實的”。因此, “信心減去理性,等於非理性的不信”。(註4) 二、在傳講福音時 理性在信徒傳播基督信仰時,也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加爾文指出,不信之人,包括不信的智者、哲學家,會把理性當作人生唯一的嚮導(註5)。而傳福音的首要對象,就是這些只信靠自己有限理性的未信之人。 “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這句經文中的“有人”即包括這些未信之人。基督徒“就要常做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 3:15),包括給出能讓這些人理性上明白的“回答”。在合乎聖經的前提下,盡可能地讓非信徒在理性層面上對真理有更好的理解,是傳福音的應有之義。 司布真亦提醒牧者:“如果我要傳講福音,我只能用我自己的聲音,所以我必須訓練自己的發聲能力。我只能用我自己的大腦思考,用我自己的心來體會,所以我必須培養好我理智和感情的能力。”(註6) 顯然,作為被上帝重用的牧者, 司布真肯定了理智、理性的能力在傳講福音中的重要性。 愛德華茲和司布真等上帝重用的僕人,早已指出的:未信之人即便在理性上能夠對福音有所理解,但如果沒有聖靈在他們心中動工,這些知識最多停留在他們的腦中,卻不能進入他們的心中,他們不可能得救。司布真說:“我們(牧者)是完全依靠聖靈用福音生發實際的果效”(註7)。 因此,好好使用理性,從一個角度來解釋和宣傳福音, 與“義人得救是由於耶和華”(《詩》37:39)毫無矛盾。 三、主和使徒都不忽視 在傳講福音時,使徒保羅沒有排斥使用理性,主耶穌更不忽視人的理性。       … 阅读全文

  • 從“兔島”看悔改(陸加)2024.01.15

    從“兔島”看悔改(陸加)2024.01.15

    更令人擔憂的, 則是基督徒對自己首先需要“認罪”“悔改”,這些信仰的基本操行越發不感興趣。在教會內,講臺上很少提及基督徒應該如何省察自己內心的罪並認真地悔改。當教會出現問題時,我們常聽到的是,教會領袖如何掩蓋事實,以及對受害者和呼籲改革者的欺騙與搪塞,失去了在聖潔的上帝面前悔改而來的誠實與勇氣。  阅读全文

  • 營救兒童的英雄,成了性侵的惡棍?(古墨)2024.01.10

    營救兒童的英雄,成了性侵的惡棍?(古墨)2024.01.10

    令人痛苦和困惑之處在於,信仰中的權力是如何被用來作惡的?當身居高位的人,以此滿足私慾時,教會必須明確譴責這種行為,並保護受害者。當然,我們應當認識到,並非所有的觸摸都是不好的。上帝創造了人類的身體,自然不會杜絕人的身體接觸。身體不是問題,濫用權力才是關鍵。 阅读全文

  • 丈夫做頭?還是做你個頭?(廖啟宏)2024.01.08

    丈夫做頭?還是做你個頭?(廖啟宏)2024.01.08

    更有甚者,在華人教會中,常將這段經文用來為 “以夫為天”的傳統觀念背書——上帝美好的恩典和教導被簡單粗暴地濫用,成為罐頭化的口號,甚至成為丈夫挾制妻子的護身符。 阅读全文

  • 也是理性選擇(楊堅)2024.01.06

    也是理性選擇(楊堅)2024.01.06

    耶穌明白地告訴門徒,必須認真地進行基督信仰的收益和成本(代價)分析。 阅读全文

  • 當我們得了“匆忙症”(溪水枝子)2023.12.20

    當我們得了“匆忙症”(溪水枝子)2023.12.20

    上帝知道,如果我們將生活的擔子扛在自己肩上,不卸給祂,我們就很容易滿心憂慮。而魔鬼會利用憂慮,毀壞我們的身體和心靈,使我們無法享受上帝給我們的安息。 阅读全文

  • 夏天的風吹在太湖上——淺談靈修生活(新酒裝新皮袋)2023.12.13

    夏天的風吹在太湖上——淺談靈修生活(新酒裝新皮袋)2023.12.13

    在物欲橫流的時代,面對情欲的試探、錢財的迷惑、魔鬼的攻擊、苦難的挑戰,基督徒如何能在惡劣的環境中,持守對上帝的忠貞?如何在教會裡和教會外,保持一樣的為人?如何做到“水上”和“水下”一致,做到要像荷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做到生命不斷地長進、更新和成熟? 阅读全文

  • 我對別人的評價靠譜嗎?——一場告別佈道會引發的思考(趙炳林)2023.12.11

    我對別人的評價靠譜嗎?——一場告別佈道會引發的思考(趙炳林)2023.12.11

    當我們用個人的喜好為標準來評判他人,可能拿不準、不牢靠,甚至遇到打臉、劇情翻轉的時候。如果我們容易對別人輕易地作出負面評價,或許可以想想拿但業的故事,給我們一些提醒和幫助。 阅读全文

  • 不再一腔怨恨終老——從舊約聖徒學寬恕和愛(高文超)2023.12.06

    不再一腔怨恨終老——從舊約聖徒學寬恕和愛(高文超)2023.12.06

    往往傷害我們最深、讓我們念念不忘的,就是家人。同時,我們傷害家人也最深。聖經說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又說要愛你的仇敵。上帝把傷害我們最深的人放在身邊,作我們的家人,是為了讓我們勝過怨恨,學會寬恕和愛。 阅读全文

  • 家是“到此一遊”的地方?——觀金像獎影片《流水落花》有感(古墨)2023.11.25

    家是“到此一遊”的地方?——觀金像獎影片《流水落花》有感(古墨)2023.11.25

    雖然其他的因素,如責任和理想主義,也可以打動我們去幫助困境中的人。然而,當我們自身遭遇困難時,這些因素無法幫助我們走得更遠。就如電影中,天美也想過長期收養孩子,然而遇到攔阻,於是作罷。 阅读全文

  • 當孩子想要洗禮時,我卻……(休斯頓)2023.11.13

    當孩子想要洗禮時,我卻……(休斯頓)2023.11.13

    然而直覺告訴我,主要來“奪”我孩子了。 阅读全文

  • 萬事都互相效力——收養浪浪後的愛恨波折(朱慧安)2023.11.06

    萬事都互相效力——收養浪浪後的愛恨波折(朱慧安)2023.11.06

    最後,願意伸出援手的人,竟是一位平時往來不多的“外邦人”。當時我心裡對這個付出許多心力和感情的教會,由衷生出失望;同時我也警覺到我們捨近求遠地將生活重心都放在這個教會12年,反而因此沒有太多住家附近的朋友。未來,若像這樣再有緊急的事情,即使有遠水也救不了近火。如此選擇教會是否明智?我們也因此萌生換教會的念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