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門徒訓練
-
聖經中的門徒造就,不只是一系列的課程,不只是一系列的訓練教材,而是上帝藉著祂忠心的僕人,以成熟的屬靈生命帶領生命,就如耶穌以生命領導跟隨者。
-
教會裡的每個基督徒,都被呼召來跟隨基督。教會不是狂亂世界的避風港,不是暫時的庇護和安慰,而是預備門徒進入這狂亂世界的宣教士訓練學院。
-
我們這些靈命的“太極雷公”,在世界面前還敗陣得少嗎?要承受生命之道的實在,活潑和超越,除了投入屬靈的爭戰,別無他法。
-
疾風雖然“先天不足”,卻“後天不失調”—— 教會攜同工經歷了上帝帶領的奇妙。主親自看顧祂自己的教會,先後感動幾對成熟又願意栽培年輕同工的夫婦來到疾風。一些願意委身教會的學生同工,也在畢業後,順利在本地找到工作,並且抽中H-1B簽證,故而為疾風留下一批骨幹,為軟弱的牧師、 師母分憂解勞。
-
真實、持久的悔改,來自與真理和恩典的相遇。教會中的道德魔人,需要從審判台上走下來,揭下虛偽的面具,坦誠面對自己的問題和掙扎,才能真正成為基督的身體,向放蕩在外的浪子見證上帝的愛和福音的恩典。
-
教會不是工廠,而是上帝的藝術創作室。保羅以上帝的作品來形容門徒,每個門徒都是在基督裡創作的藝術品(參《弗》2:10)。教會不是要機械地製造出一批批門徒,而要參與上帝的創作,雕塑出一個又一個門徒。 在上帝雕塑祂子民的過程中,我們每個信徒都當參與其中,一方面接受雕塑,另一方面也參與上帝對他人的雕塑。
-
以應用美德論的倫理取向塑造出的靈命,可以幫助我們能夠更像主,從容地行使恩典;糾正我們裡外不一致的毛病,避免假冒偽善;並在21世紀諸多的道德倫理衝突中,圓融地運用智慧去面對。
-
教會是上帝所召聚的百姓,是基督的身體,是聖靈的居所。門訓和宣教不應視為教會的兩個事工。教會也不是為了推動門訓和宣教而存在。 萊特提醒我們,教會本身就是上帝宣教(God’s mission)的結果,也為上帝的使命(God’s mission)而存在。教會要在這個破碎化的時代,忠於上帝的使命,以及上帝造人的目的,見證上帝的心意。
-
本文原刊於《舉目》76期。文/高智浩。團契的定位影響了團契的文化與風格,導致了不同的工作方法,也造就了不同層次的學生。這些學生,讓教會變得更加豐富。
-
筆者信主30餘年,在多個教會參與過事奉,發現大多數的教會存有3種現象,可以用3組問題來表達: 第一,教會生活忙不忙?忙什麼?效果如何? 第二,教會有沒有清楚的異象?教會五花八門的事工,是否有助於達成教會的異象? 第三,教會異象是否清晰地勾勒出,屬靈生命從慕道、決志信主,到成為門徒的成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