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劉加恩
-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24.04.17 劉加恩 “堅忍”這個中文詞,表達了意志堅強、有韌性的狀態。對於許多人和企業來說,堅忍是成功的重要要素。然而堅忍並不容易,特別是在困境中堅忍,著實困難。然而聖經提醒我們,堅忍原是要建立在對上帝的信靠上,更是因為上帝的信實,使得我們能夠存心忍耐去奔跑。 拿到天堂門票就好? 《希伯來書》的作者,花了許多篇幅,解釋耶穌基督的特殊與超越。第10章進一步警告:罪惡只會帶來審判!第26節起,講述有些人故意犯罪,因而不再有別的救贖。 這裡“故意犯罪”的意思,乃是輕忽、不在意的態度。經文特別在29節指出,這樣的人乃是踐踏上帝的兒子,將祂的血當作平常,並且褻慢施恩的聖靈。他們將接受極大的審判。 這是信仰中非常嚴肅的問題,因為人所領受的是白白的恩典,所以很容易習以為常,甚至不覺得這有什麼特別。許多信徒落入錯誤的認知中,即使不懷疑耶穌基督的救贖,但也不會積極成長,總覺得自己只要拿到天堂門票就好,其他的不重要。 就是這種消極的心態,讓人不願意學習,更不願意成長,如此就與這一段經文所警告的情況非常接近了。 應當以何回應? 與這些信心後退相反的,是《希伯來書》第11章中的另一個模式——3-32節透過亞伯、以諾、挪亞、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摩西等先祖的例子,描述了信心的行動。 33-38節則描述了許多無名英雄的信心和行動。雖然沒有一一指出他們的名字,卻可以看見這些美好的信心榜樣。經文強調的是5、17、28中的見證,指出他們的堅忍與確據。 若從整體的角度來研讀,更會發現,聖經希望信徒明白,在領受了耶穌帶來的又新又活的生命時,應當以信心回應。聖經以一連串的信心偉人,作為歷史的見證,讓這些雲彩般的見證人激勵讀者。 眼光聚焦何處? 第10章32節開始,講述了堅忍的秘訣,原來是要追念過去的日子,即使遇到困境時,因為看見天上更美的家鄉,就願意堅守。 換句話說,作者提醒我們,在信心中堅忍的關鍵,是常常回顧過去領受的恩典——自己也曾在堅忍的信心中領受恩典,不要忽略已經領受的這一切,要跟隨信心偉人,對上帝有更準確的認識。 這些信心偉人,是世界不配有的人。他們將世界看為暫時,盼望天上永恆的家鄉。他們並不關注當下得到什麼,而是將眼光聚焦於永恆。 既然在歷史中看見這麼多美好的見證人,我們就應該要放下重擔、擺脫纏累我們的罪惡。這些罪,容易讓我們忽視領受的救恩是何等的偉大!這些見證人也讓我們知道,有那麼多信靠上帝的人,和自己有相似的艱難經歷。 這使我們重新認識信心的重要,重新體會第11章1-2節對於信心的論述——原來信心是“所盼望之事情的實底”,就是對於所盼望的事情有把握;是“未見之事的確據”,意思是雖然沒有看見,但能夠很確定,因為明白所仰望的是信實的上帝——從創造世界以來,上帝給人的應許從未落空,一直不斷地向人彰顯著祂的信實。 這個世界常常讓我們失去焦點,只看得見眼前的難處與掙扎。我們應當把焦點放在耶穌身上——祂已經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因看見天上美好的喜樂,於是輕看羞辱而忍受苦難。這樣一位上帝,是為我們創始成終的主。祂是我們生命的作者,譜寫我們生命的樂章,引導我們走在信心的堅忍當中。 三個勉勵可能做到? 信徒要對基督有正確的認識,因此《希伯來書》作者給出3個勉勵: 第一個勸勉,是在第10章22節,要人來到上帝的面前,在任何景況中都靠近上帝。天良的虧欠已經洗淨,人能夠存著誠心來靠近上帝。 上帝賜與人新的機會,讓人帶著真實的信心勇敢地來到祂面前,坦然地進入至聖所,勇敢承認自己的軟弱、在挑戰當中堅持下去,一步一步成長起來。 我們被主潔淨了。聖靈用上帝的話潔淨人的生命,使我們能無所畏懼的活在上帝面前。 第二個勸勉,乃是讓人要持守指望 ,也就是在第10章23節所提到的,以上帝的應許為基礎,成為持守指望的關鍵。這個盼望乃是堅忍、不動搖的。 聖經給基督徒的建議是,我們需要透過歷史中的追念,透過一群活生生的人,深刻體會上帝的信實。信徒回顧生命歷程中經歷上帝、蒙光照的日子,即使遭遇苦難,也因真實的盼望,能夠忍耐持守,甚至陪伴同在苦難中的人。 聖經更指出,許許多多雲彩般的見證人,在他們生命的歷程中,活出屬主百姓的樣式。這一群世界不配有的人,要與各時期的基督徒一起,同得更美、長存的產業。 基督徒的盼望,並不是超脫凡間人事物、只顧形而上,而是真實活在人中間,也真實忍受各種處境,按著上帝的旨意行走人生路途,如同耶穌基督一樣。 耶穌基督來到世界、道成肉身、死而復活,使看見、跟隨祂的人,同樣得勝。 基督徒之所以有盼望,有不同於這個時代的正向思考,不是因為參加了自我激勵課程,有所謂“正能量”。基督徒盼望的根基,是這一位信實的主。祂不只預備、應許,更有能力完成。 祂是說話算話的主,也是有能力變水為酒、平靜風浪的主。而這份盼望,能夠成為信徒勇敢、堅定、忍耐的動力。 第三個勉勵,是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愛心呈現在很基本的事情上。很多人拒絕參與團契、小組時,都會用一個理由,即其他人不夠成熟,言之無物,浪費我的時間…… 當自己一個人時,總會覺得自己最屬靈、最懂得愛人、離上帝最靠近。然而實際的情況是,當我們活在群體中,才會發現自己又驕傲又自卑,也很難饒恕他人,不想愛不可愛的人,離上帝的標準很遙遠。 愛心還表現在“不停止聚會”。這個不停止聚會,不是律法的要求,反而是明白愛而產生的表現,是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的具體行動。 如何不輕忽、不踐踏? 耶穌基督用祂的血、祂的身體,為我們開出一條又新又活的路,使我們能坦然無懼地來到祂的施恩寶座前。 基督徒在領受這豐富的恩典後,可以透過信心,真實地活在主的面前。面對罪惡的問題,不輕忽也不踐踏上帝重價的救贖。 基督徒還可以透過盼望,在歷史中看見上帝的作為,看到操練堅守、勇敢、忍耐的品格;可以透過愛心來回應,在信仰的群體中,一同認識上帝,學習愛人與被愛,也學習說造就人的話。 這能使我們在艱困的環境中,存心忍耐,奔跑擺在我們前面的路程,在信心中堅忍地前行! 作者為中華福音神學院新約專任教師,臺北內湖信友堂牧師。
-
,若是追求外在的美好,卻忽略了對付罪,那就中了魔鬼的詭計。基督徒所參與的,乃是屬靈的戰爭,故而不能憑著血氣應對。必須靠上帝的能力,攻破堅固的營壘,攻破各種自高,進而把人的心意從魔鬼的陷阱中奪回。
-
許多已經習慣線上聚會的參與者,不容易回歸實體;同時,又有許多等待實體聚會的參與者,蓄勢待發地重新回歸。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是否有更多屬靈原則的考慮,可以幫助各教會再次評估,或許也成為許多牧長急切關注的議題。
-
受難節的星期六,是非常特別的日子。許多基督徒知道耶穌受死,知道並接受十字架的赦罪,接受耶穌基督成為個人的救主,明白星期五受難日的意義……卻因為復活的意義太過抽象,並且這個世界一直在傳說不同的版本,因此到了最後,他們的信仰仍然停留在“星期六”,沒有辦法真正來到主復活的星期日。
-
當基督徒面對世界錯誤的教訓時,是有能力做出相當程度的反抗的,但改變世界的方式,卻是以愛和溫柔將那些觀念錯誤的人挽回過來。
-
在《提摩太前書》第4章,論及假教師以後,保羅勉勵提摩太回到最根本的基本功夫——特別是,提摩太作為教會的領袖,更應該把握住基本的功夫
-
罪惡的風氣一直在世界蔓延,我們卻要遠離罪惡而行善,在異教的世界中保守自己,好在這個罪惡的、走向結束的世代中,知道如何繼續活在上帝的面前。
-
這似乎說明了,在上帝的眼中,奉獻其實成為一種特許的願,是出於人內心自動自發的:是人認識了上帝的恩典、上帝的榮耀、上帝的旨意,於是心裡被激動,願意把自己歸給上帝。
-
本篇箴言作者用一種非常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他的人生,他勇敢地向神求,因為他知道他的神不會做錯,他更知道,他的神把他放在某種景況、某種位置,神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因此作者能夠從內心深處產生真正的知足。
-
解決虛假與謊言的關鍵乃是要真實。然而人不願意、不敢真實的理由,乃是因為人們非常害怕自己會有所損失。人因為希望外界給自己好的評價,所以有時候不得不用一些虛假的方式應對他人。 此外,在世界的混亂中,有很多的問題根源於無知,不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無知,都會破壞神的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