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堅持?是放手?──一個80後學生團契主席的挫折
本文原刊於《舉目》59期 文/小C 一年前,我欣然接替J擔任學生團契主席,並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會帶著一封辭呈、一份心死,出現在牧執會。人說服事會帶來平安和祝福,但是為什麼沒有告訴我,還有這麼多的眼淚和傷痕? 希望有所改變 和大部分80後一樣,我生長在非基督徒家庭。對信仰的陌生和對宗教的本能抵觸,使我到大四才開始接觸基督信仰。那一年我接受了福音,受洗歸入耶穌基督。 大學畢業後,我在上海找到一份自己很喜歡的研究工作,也找到了一個很溫馨的家庭教會。教會雖然不大,卻有上帝話語的餵養,也有弟兄姐妹生命的連結。這樣的生活很喜樂,這樣的服事也很滿足。 2008 年的秋天,我赴美攻讀博士學位。M城的冬天寒冷刺骨,求學的道路也比我想像的艱難。在生活、語言和飲食上,我經歷著各種衝擊。然而最難的,是在異國他鄉難 以找到自己願意委身的教會。當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最終選擇M城的華人教會時,已經是到美國的第3個年頭。M城算是美國中部非常有名的大學城,和其他北 美高等學府一樣,其高質量的教學研究資源,吸引了大批80後、90後的中國留學生。 歡迎和接待新生,是M城教會每年重要的傳統活動。迎新晚宴一般都能吸引上百學生。可是,最後願意留在教會的少之又少。即便是留下的人,大部分也會慢慢流失。 在這樣一個團契,要組織好查經不容易:查經內容一方面要照顧到慕道友,一方面又要適合基督徒。因為教會多年沒有牧者,所以學生團契一直是學生輪流帶查經。有 時候,帶領的人會使用網上的資料,這些資料常常有錯誤,所以查經就演變成無休止的爭論……這大概也是很多新生流失的原因! 為此,我覺得特別可惜。教會花了很多財力、物力接待這些學生,卻沒有能力吸引他們繼續追求信仰。我禱告良久,希望改變這種情況。 前所未有的疲倦 我來到學生團契3個月左右,原來的團契主席J,突然因為工作原因,要離開M城。當J問我能不能接替他,我欣然答應了。雖然我沒有經驗,也沒有接受過培訓,但是我從沒有忘記,我當年也是在校園裡接受福音的。出於這樣的感恩之心,我很想為學生團契做些什麼。 然而,上任不到半年的時間,我就發現事情遠比我想像的複雜。因為不清楚團契主席的職責範圍和M教會的運作體系,我很快陷入迷茫和混沌。聖經裡找不到關於團契 主席一職的詳細說明。我該用什麼方式,或者說怎樣的身分,去服事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呢?是朋友?是長兄?還是“保姆”? 團契裡大部份學生都沒有車。在美國生活不會開車就像不會走路一樣。作為團契主席,我不停地面對學生們用車的請求:接機、搬家、買傢俱、買菜、學車等等。 為了儘量滿足大家的需要,我很快失去了自己的生活空間。身邊的朋友不能理解我,搞笑地給我起了一個外號:“One man and one truck”(有一家搬家公司叫做Tw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