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王敏俐

  • 巨星泰勒絲與自我缺稀的時代(王敏俐)2024.05.06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24.05.06 王敏俐 泰勒絲魔法 這幾年,“泰勒絲經濟學”一躍成為美國各大名校之間的顯學,許多教授把美國歌手泰勒絲的創作做為文本在課堂中探討,以泰勒絲在文化與經濟層面所創下的驚人影響力來思考她在流行文化中所掀起的風潮與意義。 時代雜誌《TIME》評論到(註1): “泰勒絲在整個2023年裡,憑自己獨特的影響力,成為年度風雲人物。在尤為黑暗的這一整年裡、在這個割裂的世界裡,有太多制度在塌陷,可是,泰勒絲竟以一種超越國界的方式,化作光照亮大家。” “當今地球上,找不到第二個人可以像她那樣、如此出色又深深打動著無數人,大家在泰勒絲的演唱會中,聽到自己的故事,也鼓勵更多人找到自己的聲音。出道17年來,泰勒絲的歡迎程度不斷增長,在2023年,她的力量實現了一種核钜變式爆發:將藝術和商業結合在一起,釋放出歷史性的力量。” 2024年春季學期,哈佛英語系教授伯特(Stephanie Burt)開了一堂課程“泰勒絲與她的世界”,探討泰勒絲作品與文化。 事實上,伯特教授本身也是泰勒絲迷(Swiftie)。在一篇闡述自己為何要開此課程的文章中,伯特教授分享泰勒絲所寫下的歌詞,如何細膩地陪伴聽眾,經歷生命中不同階段的每一個瞬間: “我並不想要高高在上的給學生上一門課,我更想要的,是分享一個生命性格形塑過程的人生體驗:藉著泰勒絲的詞曲創作,去領受與分享生命中的篤定,更深刻的自我認識與生命的狂喜。”(註2) 一位修課的學生在網路上分享伯特教授在課堂中,如何重新詮釋了現今的泰勒絲現象:伯特教授以泰勒絲早期的創作歌曲《十五歲》為例,來說明泰勒絲將自己定位為聽眾的“朋友”:一個如同“神仙教母”一般,知道你現在處在什麼樣的景況之中,以精準而深刻的詞語詮釋你的心聲,傾心幫助引導你的朋友。(註3) 神仙教母的叮嚀輕聲細語地成為無數少男少女的生命嚮導:“選條人跡罕至的路走,才有隨時停下腳步喘息的自由” (Take the road less traveled by Tell yourself you can always stop——Illicit Affairs) 打破“作者已死”的暗黑神話 從文學的角度來說,泰勒絲的作品令人著迷。她以一種切合大眾、媒體品味與追求的語境,展現了文字之美;以簡單精確的符號,點出芸芸眾生在混沌意識中的清晰共鳴。在孤獨心靈的午夜裡,如同一記整點敲響的鐘聲,衝擊著我們的感官,喚醒我們內在心理模糊的記憶與難以名狀的情感——在悠悠的時空長流裡,細細品酌,漫漫迴盪。 粉絲與偶像之間的共鳴,真實存在嗎?讀者與聽眾的心靈,是否真可能與創作者之間,有真實的對話?或者,只是在各自平行的時空裡喃喃自語? 法國文學批評家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在1967年向世人昭告“作者之死”,認為作品在發表出來的那一刻,作者對於文本所能給予的影響與權限已經告終。在作品中,讀者與文本相遇,以自己的生命經驗、文化脈絡以及身份認同詮釋作品;作者與他的創作之間,從此成了斷了線的風箏,不再擁有任何掌控詮釋走向的主權。(註4) 在一個解構主義的詮釋中,作者與讀者之間,如同處於兩個平行時空,雙方對著無垠宇宙喃喃自語,沒有對話也沒有交會。當歌手呈現創作時,作品便為粉絲提供一個既定的平臺,給予粉絲去思考、解讀與詮釋的無限自由。 作者的主權之死,造就作品在他人生命中的誕生。聽眾隨著自己的生活與處境,在歌詞與MV中,找到與自身經歷吻合的情節與字句,從而藏身在偶像的創作裡,粉絲找到自己情緒的出口,找到被理解與肯定的理由。粉絲的靈魂是自由但也是孤單的;粉絲看作品是主觀但也是單向的。 然而,泰勒絲作品似乎有一種魔力,可以將歌迷與創作者之間的共同性連結起來。或者可以說,在泰勒絲這近20年的演唱生涯裡,藉著她百屈不撓的生命力與層次更迭的創造力,來挑戰作者已死的解構主義詮釋學: “我是一顆鏡面球,為了融入我可以改變自己的全部;我仍竭盡所能地在嘗試,只為了讓你繼續看著我。” (I’m a mirrorball, I can change everything about me to fit in; I’m still on that trapeze, I’m still trying…

    閲讀全文…

  • 上帝所許可的限制:一個弔詭的奧秘(王敏俐)2024.02.05

    世界用揚聲器,不斷地催促我們往實現自我價值的道路直奔,但是苦難卻使我們放下快跑的雙腿。

    閲讀全文…

  • 福音心理劇——上帝放在我們心中的禮物(王敏俐)2023.11.27

    福音心理劇結合了聖經故事與心理劇,是一種團體行動式靈修。藉著挑選一段經文,在所服事的群體中,以經文中的故事來進行角色人物的扮演,並從中重新咀嚼聖經人物的感受。

    閲讀全文…

  • 帶著幼兒短宣可還行?(王敏俐)2023.09.18

    短宣的意義,是進入陌生的群體中,分享耶穌的真理與愛。真理不是教條,愛也等同於物質上的禮物。

    閲讀全文…

  • 在死亡的洪流之中效法愛——讀遠藤周作的《深河》(王敏俐)2023.07.10

    在這本討論死亡的小說裡,卻有一個人物,脫離了死亡的範疇,來思索人類面對死亡與苦難的困境。

    閲讀全文…

  • 身而為母親,是一帖孤味?(王敏俐)2023.05.01

    作為一個母親,如果我只能留下一個“執著”在孩子的生命之中,我想留下什麼呢?作為一個母親,什麼該是我堅持去走下去,留給孩子們的“孤味”?

    閲讀全文…

  • 那一場令世界震耳欲聾的單戀(王敏俐)2023.02.20

    文學不能帶給我們在思考維度上的終極出路,但它如一面鏡子照出我們身心的疲態與耽溺,促使我們不得不轉向永恆的上帝。

    閲讀全文…

  • 那些女孩們絕對不會告訴你的事(王敏俐)2022.12.19

    當我們與施害者面對面,施害者的補償與轉型正義,對於一個身心早已破碎的女孩又有什麼意義?靠著主饒恕騷擾侵害你的人,然而,沒有走出傷害的陰影,內心依然感到深刻的痛楚,是否是因為饒恕得不夠徹底?

    閲讀全文…

  • 比網紅更有影響力(王敏俐)2022.10.17

    每一個自學家庭各有各的挑戰難處與恩典幸福。他們的生活不是沒有雜質沒有眼淚的烏托邦,而是真實地在生命中不同的議題裡角力著、摸索著,並倚靠著上帝。

    閲讀全文…

  • 海外校園與我 | 等一個女孩長大(王敏俐)- [海外校園機構]30週年紀念專輯2022.05.17

    感謝“海外校園”的陪伴與等候,對我來說,《海外校園》不只是一本雜誌,而是一個一個從基督的愛裡走出來的人。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