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苦難
-
上帝創造的一切從起初都甚好,世界上原本沒有苦難。
-
這是一個上帝的呼召,要人尊重敬愛屬靈的領袖。
-
一位四處尋寶的古董商在一戶人家的墻角裡發現一把舊的小提琴。他仔細一看,這琴竟是出自中古時代的一位名師之手!
-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24.04.16 許萬常 苦難是上帝教導人的方式。或說,苦難是良師,人在苦難中能學到許多寳貴的屬靈功課,使靈命可以成長。這是一個很普遍的道理,也是多人為苦難所提出的解釋。 這個說法,我不想反駁;一般對苦難的解析,或能滿足我們理性的好奇,但對人內心的慰籍,似乎沒有太大的助益。譬如,約伯遭遇的苦難,他3個朋友不說話還好,一開口就錯了。至於苦難的意義,我總覺得,苦難是個奧祕,人再怎麼說,都詮釋不了,有如瞎子摸象。 根據我們親身體驗,人生是否苦多樂少呢?如今,我己進入生命的晚年,回顧過往,誠如《詩篇》所說:“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詩》65:11)——倘若苦難是良師,喜樂就是益友。 苦難與喜樂兩者皆是上帝教導人的方式,為要使人理解何為愛。“因為主所愛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來》12:6);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所謂的“紅蘿蔔或鞭子”,吃軟或吃硬,也可能是我們自由意志的選擇。 對一個凡事順命的兒女,父親就沒有使用鞭子的必要;人若從喜樂中學到屬靈的功課,就不用藉著苦難來教導。人的流淚不全是因著悲戚,有時候是喜極而泣。 保羅對門徒說:“你們願意怎麼樣呢?是願意我帶著刑杖到你們那裡去呢?還是要我存慈愛溫柔的心呢?”(《林前》4:21)刑杖是藉著苦難的教導,在世間,有誰不願藉由慈愛溫柔學功課呢?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17:22),詩人寫道。這或是我們一生中屬靈學習的兩面。 “浪子在苦難中學習到的屬靈功課,長子在安逸環境中卻沒有學好”——這是聖經中的比喻,這也是我們基督徒最常忽略的: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人學習被愛,不需要藉著離開。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
人唯有學會忍耐,才能成熟;基督徒若沒有忍耐,靈命就不能成長和成熟。這就是為什麼上帝時常允許我們落在苦難之中。
-
世界用揚聲器,不斷地催促我們往實現自我價值的道路直奔,但是苦難卻使我們放下快跑的雙腿。
-
他首先要我們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苦難。“大喜樂”的“大”本意是“所有”,即“當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時,要把所有的試煉當作喜樂。”換言之,無論遇到什麼樣的苦難,雅各叫我們都要喜樂。
-
耶穌關於苦難的解讀一定會令一些人失望,因為祂並沒有給出苦難直接的原因。但是,祂卻以行動從根本上解決人類更大的悲劇,而祂處理的方式就是自己成為悲劇的核心:甘願走向十字架,替眾人而死,從而救贖人脫離更大的悲劇——上帝的末日的審判。
-
保羅在分享他蒙召的苦樂,耶穌曾對亞拿尼亞說:我也要指示他(保羅),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在這裡我聽到保羅的回應:“因為你們自己知道,我們受患難原是命定的”。
-
然而,我心裡卻有一塊方寸之地,我數著日子,不願讓它輕易過去。 怎能忘記呢?這些受害者不是新聞播報裡的數字,是一條一條本該璀璨的年輕生命,是一家一家永遠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