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陳濟民
-
禱告和思考後,覺得最好是把重點集中於解釋自己的看法,特別是提出聖經真理的基 礎,最後才回應他的解決方案,希望這樣做有助於溝通。
-
在現代美國文化的影響下,同性戀的爭議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問題。2008年加州憲法修訂案,更是成為世界性的新聞。在這場爭議中,教會也明顯地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
-
“預表”不是片面地根據舊約經文中某些用詞,而是舊約經文中救贖的原則。 上帝在舊約時代所行的事並非歷史的高峰,而是指向將來。
-
翻開新約聖經,我們不難發現它不僅有舊約背景,用詞也經常有類似國人借用典故的現象,更是以舊約為權威,經常引用。
-
每次談到這個問題,筆者都會說說自己第一次讀聖經的經驗。在教會前輩的鼓勵下,筆者年輕時開始拿起聖經來讀,而且是依照建議,從新約第一卷書,《馬太福音》讀起。
-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一件事,就是我們這些受罪惡敗壞的人總是有辦法運用自己的聰明找法律的漏洞。同樣,在同性戀的事上,雖然聖經有好幾段經文都明 文禁止同性戀的行為,我們還是一樣可以找出不同的理由,做自己所喜歡的事。
-
陳濟民 本文原刊於《舉目》39期 有人問:“我敬重的兩個神學家對同一段經文的意義有不同看法時,我該怎麼辦?”這是一個令人頭大的問題,也是一個嚴肅的問題,筆者個人也曾深受困擾。在這篇文章中,筆者要嘗試與讀者們分享一些個人的心得。 現象的成因 首先,我們要分析一下造成困擾的原因。基本上,一般信徒常接觸到的,可分兩類: 一、神學系統引起的問題。 我們解釋聖經時不可能避免系統性的處理,因而產生不同的說法。在華人教會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四種現象:加爾文宗與衛斯理宗的差別;時代主義與非時代主義的差 別;靈恩派與福音派的差別;新派與福音派的差別。由於篇幅的限制,加上筆者自己學識有限,我們不能在這裡詳細說明,只能用兩段經文做為例証,說明不同神學 系統對同一段經文可以有不同的解釋。 (1) 《羅馬書》8章29節。“他(神)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這節經文談到預定論的問題。衛斯理宗的人談到這段經文,會說“預先所 知道”這個字(希臘原文是一個動詞),表示神的預定是基於他先預知我們會信主耶穌。加爾文宗的人卻會說,“預先所知道”這個字真正的意思,其實是指神看中 我們,是他的主權,不是因為預先知道我們會相信。 (2) 《使徒行傳》19章1-7節。這段經文涉及聖靈充滿的問題。靈恩派的人解釋這段經文,常會指出這段經文談的是一些“門徒”沒有聖靈的洗,表示聖靈充滿是在一個人信主以後才發生的事。有些福音派的人則會說:這裡所說的“門徒”根本不是基督徒。 二、象徵性語言引起的問題。 這是由於這種(象徵性)語言基本上就是另有所指,因此我們解釋經文時,難以準確地掌握經文本身的意思。我們也可以用二段經文說明。 (1) 芥菜種的比喻(《可》4:30-32;《太》13:31-32;《路》13:18-19)。這是主耶穌說過的比喻,顧名思義,用的是象徵性的語言,內容相 當簡潔,我們也知道它必定與天國有關。可是,這比喻要表達的是什麼?有人說,這是表示天國擴展的時候,特別是基督教成為國教的時候,魔鬼會混進教會而使它 變質;另有人說,這是天國擴展的時候,天下萬國的人都要接受主耶穌的福音。 (2)《啟示錄》6章1-2節的第一印。經文說約翰在異象中看到一個騎白馬的,“拿著弓;有冠冕賜給他;他就出去,得勝並且要再得勝。”(新譯本)這個異象的內 容相當簡短,我們得到的印象是一位常勝將軍。但是,倘若我們問:這常勝將軍在人類歷史中出現時,會是誰?有人認為這人是敵基督以武力征服世界,也有人認為 這是指基督以福音在普世傳揚。 實際建議 一、基本要點:唯獨聖經。 面對差異,我們必需先掌握基督徒信仰的一個基本要點,就是“唯獨聖經”的原則,這是16世紀宗教改革時學到的功課。馬丁路德為著自身罪惡的問題掙扎,從聖經 中找到因信稱義的真理,可是這卻與當時流行的教導不同。因此,在辯論中,對手問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以教皇為代表的教會與你的看法不一樣,怎麼辦?在這情形 下,馬丁路德說出了他信仰中另一個重要的信念:唯獨聖經。也就是說,教會與教皇的看法都必須經得起聖經的檢驗。對馬丁路德而言,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選擇, 因為他敬重教皇,更是熱愛教會。但是,他必須承認教會可能會錯,教皇也會有錯。 筆者在神學院進修時,讀早期500年的教會歷史,有一個現 象令筆者相當震驚,那就是:這幾百年中有許多我們所尊敬的教父,他們都有相當獨特的貢獻,但是他們也都有錯!後來,讀新約《加拉太書》第2章,發現保羅認 為彼得在教義的理解上也曾經出錯,而且錯得相當離譜,因為他與一些違背因信稱義的人妥協。不過,這並不表示保羅不敬重彼得。 我們華人信徒 多數是在威權社會中長大,凡事都有標準答案,有官方立場,加上我們不少人接受西方19世紀的科學觀,認為一切都有絕對的客觀真理,同時又深信聖經是上帝的 話,覺得必須絕對忠誠。因此,面對神學家彼此間的差異時,常會覺得問題顯得格外嚴重。但是,我們需要接受一個痛苦的事實,就是我們所敬重的人都不是神,所 以會有出錯的時候,因此所說的話都必須經得起聖經的檢驗。 二、解經的基本原則。 也許有些讀者會說:“你說的我都知道”,但問題是:“我自己聖經的功力不足!”筆者的回應是:“恭喜你!因為你已經有這樣的自覺,是有些步驟可以減少這種困擾。” 首先,面對不同的解釋時,要注意兩點。第一,也是最要緊的,就是自己一定要熟讀聖經,因為聖經中有一些基本的底線:例如,只能敬拜獨一的神,耶穌基督是道成 了肉身,並從死裡復活,也是唯一的救主,等等。這些底線是一個虛心讀聖經的人都可以看到的。因此,當我們聽到一些不同的教導時,必須問一些重要的問題:這 個系統的基本精神何在?符合聖經的基本精神嗎?有沒有超越了聖經的底線?這是所有信徒都可以做得到的事;只要我們是真心要聽神的話,聖靈必定會提醒。…
-
在新舊約聖經中,安息日所要表達的真理有兩面:(1) 安息日表示神不要人在世界中過的是做牛做馬的生活;(2) 但安息日更是表示神要人與他來往,享受他所創造的豐盛美好的世界。這是神在舊約要以色列人守安息日的原因,也是為什麼在新約又強調主耶穌的重要。可是,有 些讀者也許會說:這一來,我是活在新約時代,可以不作禮拜了?!
-
筆者是二次大戰後在香港信主的,所屬的教會雖然也是屬改革宗背景,但在主日除了上教會 做禮拜之外,最多就是參加青年團契的禱告會;一旦離開教會,其他的事,例如做功課,購物,上館子等,都一樣照做。到了西敏神學院,才發現基督徒對舊約律法 有如此不同的看法。當然,若是我們回應安息日會所引起的爭論,並負起向猶太人傳福音的責任,我們更是不能迴避這個重要的課題。
-
不參加教會的理由很多,“教會”本身也不是不需要改進。但是,要明白為什麼要上教會,我們就必須先明白聖經中救恩的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上帝拯救的對象是一群人,而且要這群人以他為生活的中心,一同得到他的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