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憂鬱症

  •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比翼飛(辛立)20240425

    本文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原刊於2019.09.23 辛立 經文:“你們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原文作‘知識’)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軟弱(原文作‘是軟弱的器皿’),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這樣,便叫你們的禱告沒有阻礙。”(《彼前》3:7) 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中的核心。這一關係與其他各種人際關係相互連結、相互影響。在其他關係中,比較難處的,就是婆媳關係。這一點,在我媽媽被診斷出罹患老年失智伴隨狂躁症(Senile Dementia)後,我們夫妻照顧她時,表現得很明顯。 媽媽跌倒後,因為醫生用了大劑量的止痛藥和鎮靜劑,藥物反應大,所以狂躁症的表現很強烈。她的眼睛不時被深灰色物體遮蓋,她緊緊盯著我,或是說難聽的話,或是咬我。 每當此時,我就求上帝賜給我力量和智慧,並且一邊流著淚,一邊以鎮定的口吻對她說:“媽,我知道你心裡很痛苦;兒子不孝順,沒有照顧好你。但我知道,你所說的難聽話都不是你本人的意願。上帝愛我們,誰也不能將我們從祂手中奪去。” 之後,媽媽就慢慢平靜下來,眼睛開始流淚,灰色遮蓋物慢慢褪去。我深信,上帝的愛能洗去我們身心靈的一切疾病。 老年失智的另一顯著特徵,就是對過去所受的傷害記憶很深,且無法饒恕。他們會將現在所看不慣的人和事情,和過去的人物、事件掛鉤,將所有的憤怒聚焦在一個人身上。媽媽在急診病房時,妻子和我一起去照顧她。她就把對所有媳婦們的不滿,發洩在妻子身上;並且用強烈的語言伴隨行動,要把妻子趕出去。 在這樣的情況下,夫妻同心非常重要;同時,積極了解病患者的表現,也很關鍵。妻子靠著上帝的恩典和慈愛,一邊忍受媽媽的誤解,一邊從朋友處詢得她們照顧婆婆的經驗,她也購買相關的書籍,希望照顧好婆婆。 老年失智的患者中,很多人會懷疑別人,比如懷疑親人偷他們的錢,貪圖他們的財產等等。他們防範心理強,常常藏東西;東西找不到,就說別人偷了。 我媽媽在發病期間,會在我們房間翻箱倒櫃,看有沒有她的“重要文件”。他們也會懷疑親人要害自己、在飯裡下毒。我們回想媽媽摔倒之前,每次吃飯,都會把我們夾給她的菜夾回給我們;看著我們吃了以後,自己才吃;有好多次,她把餵給她的降血壓藥偷偷吐出來扔掉。後來住院了,我們在醫院餵她吃飯時,先要把飯自己吃一半,剩下的再給她吃;如此,媽媽心裡感覺到安全,飯量才逐步恢復。 照顧患有老年失智失智的父母,短期照顧的體能壓力大;長期照顧的心理壓力大。如果處理得不好,給家庭帶來的傷害會很大。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夫妻爭吵增多,經濟壓力加重,甚至會引發憂鬱症、正常人也變得不正常。 所以,如何將孝敬父母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夫妻的共同認知、互相體貼、彼此勉勵,這些都至為關鍵。特別是當照顧的對象是婆婆,媳婦被誤解、傷害的機率就很高。 照顧久病在床的公婆,可以說是家庭面對的很大困難。常言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但作為基督徒,我們不是大難來時各自飛,而是大難來時比翼飛。當然,單憑我們自己的力量,很難做得到。 所以,我們常常禱告,禱告是我們夫妻同心照顧久病父母的力量來源。彼得在禱告是否蒙應允之前,這樣說:你們作丈夫的,也要按知識和妻子同住,因她是比你軟弱的器皿,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這樣,便叫你們的禱告沒有阻礙。 在禱告前校正我們的心,特別是體貼比我們軟弱的妻子,是共同照顧久病父母的過程中,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重要環節。以此作為基礎,我們的禱告就沒有阻礙,上帝必定聽我們的禱告,賜給我們力量、能力、愛心、智慧,特別是同心。 共同照顧好久病的母親,是我們一年多來所經歷的蒙恩之路。久病的媽媽看到我們夫妻和諧、共同照顧她的時候,她也從有所學習,和我爸爸的關係也有了非常正面的改進;並且開始學習饒恕。對於老年失智、狂躁症病人來說,能從自己的牛角尖中出來,學習饒恕是很關鍵的起點。若不是靠著上帝的恩典和愛,人是無能為力的。 只有經歷風浪和苦難,特別是經歷過照顧久病在床媽媽,我們更體會到信仰的力量,上帝的恩典;我也從照顧媽媽的過程中,看到妻子的寶貴;我們一家人也學會珍惜彼此之間的親情、愛情、友情。 禱告:主啊,父母、夫妻、婚姻,都是你賜給我們最寶貴的禮物和恩典,在這些關係裡面,我們看到自己的軟弱,但是,“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比翼飛”!求你時時刻刻成為我們的力量、拯救;讓我們在你的救恩源泉中,歡然取水,滿有喜樂,走好一生的每一步,禱告奉耶穌的名求,阿們! 歡迎您上網  behold.oc.org  閱讀更多好文。《OC舉目》面對當代挑戰,與教會同行,和跟隨基督的您一起成長。

    閲讀全文…

  • 永不放棄——從網遊上癮聊起(孫艾苓)2023.08.02

    當孩子會覺得父母好煩的時候,孩子的心態需要調整,父母的教養也需要調整。孩子不耐煩的原因,大多來自不成熟的的性格、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等。另一個原因,則是缺乏適當的管教。

    閲讀全文…

  • “聖經輔導”可能結合“專業輔導”嗎?——以抑鬱症為例(徐理強)2023.03.04

    如果華人教會採用“聖經輔導”門派的優點,摒棄它的缺點,同時也探討、瞭解、應用上帝在普遍恩典啟示的疾病成因與治療機制,就可以對抑鬱症的病人提供實際和有效的幫助,完成愛人如己的使命。

    閲讀全文…

  • 孩子想自殺時,怎麼辦?(張憶家)2021.07.22

    當輕生、不想活的念頭出現的時候,拒絕尋求幫助的人,非常可能每況愈下。在痛苦的時候把自己孤立起來,只會越來越痛苦。有些人會認為只要讀聖經、禱告,就會脫離憂鬱的心境。我非常相信神醫治的大能,但是我認為人在困境、到達想自殺的地步,可能已經覺得神不愛他、離他很遠,更遑論接受神的干預。若是可能,尋求有同樣信仰專業人士的幫助,可以在信仰、精神醫學與心理輔導整合的情況之下,脫離憂鬱。

    閲讀全文…

  • 人生的悲喜劇——防治憂鬱(周基樹)2016.01.28

    看到美國著名喜劇演員羅賓·威廉斯(Robin McLaurin Williams,2014年8月因憂鬱症自殺。編註)的悲劇結局,忍不住要提出憂鬱症的防治問題。因為我也曾是負面情緒和抑鬱症的受害者,但是基督把我救了出來。

    閲讀全文…

  • 媽媽的憂鬱症(小萱)
    ,

    媽媽的憂鬱症(小萱)

    本文原刊於《舉目》76期。文/小萱。我剛離開家,家裡就傳來消息,媽媽隨時可能去尋死。另外,媽媽開始傷害身邊的人,比如要拿針刺自己的兒子或孫子。唯一安全的辦法是,把她反鎖在屋裡……我快崩潰了。

    閲讀全文…

  • 上帝若不搭救我 華理克(Rick Warren)牧師4/16日在第一時間用書信的方式通告了他兒子自殺的事件,簡潔地介紹了抑鬱症對他兒子一生的困擾並最終奪去他27歲的生命。這一事件在教會內引發了廣泛的關注、思考和疑問。 我曾多年經歷抑鬱症的困擾,同時還有一個有心理疾病、需要心理治療的孩子。以我的個人體驗來讀這封信,我毫不懷疑華牧師夫婦在他們兒子身上曾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藥物、輔導和禱告是在生理、心理和靈性層面上對抑鬱症所能給予的最完備的“治療”手段。我也特別體會華牧師所描述的“他兒子的真相僅有最親近他的人才會知道”這極真實的一筆,因為心理疾病的痛苦和掙扎,多是在很“隱私”的情形下進行的,沒有經歷過的人和局外人,很難體會這一苦痛的強烈程度。 這一事件引發了許多討論,特別是在教會的環境中認知和幫助“心理疾病”這一巨大的需要上,又帶出許多美好的見證,許多“靠主勝過抑鬱症”的經歷(我個人也算是一例)。然而華牧師的書信所傳遞的,不僅僅是如何靠主面對這個問題,而是坦誠地告訴我們:他們在靠主所盡的一切努力之後,主並未像他們所期盼的那樣,醫治他們的兒子,結局看似是“失敗”的。 我很敬佩華牧師夫婦把這樣一個真實的、不盡人意的“負面”結果,毫不拖延的呈現在世人面前,這其實是基督信仰中非常寶貴、卻常被忽略的一面。我們常常講“得勝”,“得醫治”,或“成功”的見證—- 雖然歷經苦難和挫折,然而最終因為對上帝的信心和在生命中的持守,結局無比美好,就像約瑟、大衛、但以理,或是林書豪一樣。約伯最後不也是得了雙倍的祝福嗎?我們自己也常常是等到好的結果出來了,才會“做見證”。 仔細思想聖經,信靠上帝的人,也不都是“大團圓”的結局。《使徒行傳》裡記載,彼得被希律抓到監獄裡,天使親自來營救他,使他神奇出獄;然而幾乎同時被捕的雅各,命運卻大相徑庭,上帝沒有顯神跡搭救他,卻任由他被希律殺害了。華牧師夫婦展現給我們的是“上帝若不搭救我”的時候,在世間如何持守信心;在“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時候,如何持守對更美的家鄉的盼望;一個帶著傷痛、失敗甚至絕望的人,如何堅持行走“標杆人生”的道路。

    閲讀全文…

  • 最近基督徒間談論最多的議題之一,應該是《標竿人生》的作者,華理克牧師的幼子馬太,因不堪長期精神疾病的困擾,而舉槍自盡的消息,年僅27歲。我想每個聽到這消息的人,心中一定非常悲痛,也充滿許多問號。

    閲讀全文…

  • ,

    患上憂鬱症(林娟)

      長期的失血使我經常頭暈耳鳴,氣短神虛,生活和學習上受到很多影響。但更重要的是我在精神上受的折磨。因為血流量時多時少,情形時好時壞。這樣無休止地輪迴反覆,使我幾乎不再抱希望。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