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溝通
-
其實青少年教育的困境,並不僅存於華人教會和家庭。美國本土的青少年,在尋找自我身份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經歷挑戰 。
-
作為父母,是不是常常聽到這種抱怨啊?對此,我們的回答多半是:爸爸和媽媽正在說話!實際上,真正的理由可能是:“你所說的並不重要。聽不聽、回應不回應,都無所謂。”
-
我驚訝地發現,雖然她和我去教會、團契多次,但她的觀點一點也沒變,仍覺得信主只是精神寄託,太投入會不顧事業、家庭,會走火入魔!
-
2014年2月,微軟的執行長一職,由印度裔的納德拉(Satya Nadella)擔任,引起科技業注目。許多華人納悶,為什麼美國公司裡印度人主管的比例,要高過我們華人許多?是我們的工作能力不足嗎?還是我們的英文程度差呢?如果說印度人優秀,那印度人好在哪裡?
-
妻子們不服氣:“難道不看事情的是非曲直、誰對誰錯嗎?當我們女士的看法比較全面、正確的時候,我們也要順服男士——那可能錯的一方嗎?”
-
自9年前信主以來,筆者就一直在北美某校園團契裡服事。學校裡,中國大陸來的學生越來越多。早些年,多是來讀研究所的,與訪問學者。隨著中國越來越富裕,更年輕的,讀大學本科的也來了。
-
最後的結果總是,許多的教會不斷地在找一位不存在的牧師,許多的傳道人不斷地在找世界上找不到的工場。而坦白地說,有的教會因著所發展出來的文化,是無法接納任何的傳道人的;也 有些傳道人,因著自己的個性和理念,是無法在任何教會長久服事的。培養能服事的傳道人恐怕應該是神學院的責任。但是建立能接納傳道人的教會又是誰的責任 呢?
-
開誠佈公的私下溝通,可以增進瞭解、消除誤解。遺憾的是,許多牧長、同工不善建設性與良性的溝通,常常以“消極冷戰”或“積極熱戰”這兩種衝突性的方式,來宣告情感與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