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主題文章
-
受難節的星期六,是非常特別的日子。許多基督徒知道耶穌受死,知道並接受十字架的赦罪,接受耶穌基督成為個人的救主,明白星期五受難日的意義……卻因為復活的意義太過抽象,並且這個世界一直在傳說不同的版本,因此到了最後,他們的信仰仍然停留在“星期六”,沒有辦法真正來到主復活的星期日。
-
門徒從完全沒有盼望到滿有喜樂,唯一的原因是與主相遇!
-
近幾年的瘟疫及天災人禍讓我們看到,地球喪鐘已經敲響。同時間,基督戰勝死亡的凱歌,正在每位忍耐到底的得勝者裡頭吹響,與他們恆存的出死入生的盼望,擦響深淵與深淵相應的共鳴。
-
這件事,讓我自問,而當真的考驗來臨,我們熟讀的聖經話語,能否真的化成行動?我們能否實踐自己的信仰?抑或只有極少數人才有這樣的勇氣?
-
新型態的教會(或基督徒群體)沒有立論嚴謹的教會論,但它們以存在的形式來承載一種我們過往沒有的教會想像。這些基於處境而發展出的教會形式,應該可以指出傳統教會在思考“什麼是教會”時,所沒注意到的盲點。
-
在美國的主流社會中,常用3個詞來形容基督徒:喜歡論斷(judgmental),假冒偽善(hypocritical),不夠包容(intolerant)。這股無形的結界籠罩著許多教會,特別在疫情期間,透過網絡在一些公共議題上,這種現象猶為突出,這就是同溫層的表徵。
-
我年輕的時候,聽見一位弟兄說:“主啊,希望有一天我去見你的時候,不是殉道就是被提!” 那時候我好感動,覺得這樣的靈命境界真是高!現在我年長了,有更深的體會——殉道不需要被斬首,只需要為主而活!這才是“欣然隨耶穌翱翔”的真正意義。
-
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的好消息與你今天生活有何交集?當你從醫生那裡聽到壞消息時,十字架的真理會安慰你的心嗎?當你意識到你又犯了同樣的罪時,耶穌基督的言行能再次讓你剛強起來嗎?
-
只不過,依據畢德生在《聖經好好吃》中的看法,以上觀點都不夠全面,因為聖經的啟示,是要引導我們進入上帝的世界,並且幫助我們活出上帝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