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15
-
這20年,世界各地穆斯林國家裡的基督徒,數量呈現爆炸性的增長(註2)。上帝顯然在伊斯蘭世界動工。如今藉著戰亂,上帝把這些飽經苦難的中東人帶到有信仰自由的國家,甚至成為基督徒的鄰舍,這不正是我們回應主耶穌大使命的機會嗎?
-
特土良(又譯德爾圖良)是二、三世紀著名的拉丁教父,北非學派的傑出代表,是第一位用拉丁文寫作的教會作家,有“拉丁神學之父”之稱譽,也是一名出色的護教士。
-
本文原刊於《舉目》76期。文/高蓓明。2009年的聖誕前夕,我和剛從死亡線上掙扎過來的丈夫,走上了這段朝聖之路。
-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2015.11.9,文/吳迦勒。溫州教會自1867年建立以來,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見證。這些見證,部分已付諸文字記錄,但基本上為英文,很少是中文的。近年來,本地、海外的基督徒,自發、自費地做了大量工作,記錄、整理溫州教會歷史。成果顯著,亦激勵了溫州基督徒起來宣教。
-
有人不相信人在地上所做的一切會被記錄在生活過的時空裡,有一天“案卷展開”,接受審判(《啟示錄》20:12)。現在天文物理科學告訴我們,過去宇宙所發生的一切事件,都與彼時彼地的時空緊密地連在一起。如果誰有本事翻閱宇宙歷史,就可以洞悉往事。
-
英國最大的網上《基督教日報》(Christian Today)報導說,許多亞述基督徒家庭逃到瑞典,重新開始新的生活。但是,伊斯蘭極端份子仍然追到瑞典恐嚇他們。
-
本文原刊於《舉目》76期。文/約書亞。我從喧囂的北京,一下子來到一片“山林”中居住,想見個活人都不容易,因此很有些不適應,也很受了點文化衝擊。這些孩子這麼小就出來留學,行嗎?
-
本文原刊於《舉目》76期。文/高智浩。團契的定位影響了團契的文化與風格,導致了不同的工作方法,也造就了不同層次的學生。這些學生,讓教會變得更加豐富。
-
E 成長於基督徒家庭,父母都敬虔愛主。父親對福音充滿使命感,因此透過職場有許多領人歸主與訓練門徒成功的經驗。母親則長期積極參與教會服事與社區服務。當 E 與同樣敬虔愛主的 S,從教會同工關係轉為男女朋友之後,父母顯然非常不贊同。 女孩,不僅年齡比他大,學位也比他高。 E 的父親冷漠迴避,母親則反覆叮囑他,要多禱告,明白上帝的旨意。E 很困惑地問我:上帝的旨意是什麼?
-
這40章書活像畢德生的40個牧養筆記,透過他的一生活現在讀者眼前,娓娓記述了上帝在他個人一生中,那持續、賦予生命、帶來平安的呼召。讀他的一生,實證出:“基督翱翔在千百場合間‧牧者靈修於尿布洗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