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世界觀
-
筆者希望自己能將聖經真理運用到生活的每個層面上,故而閱讀了《前車可鑒》、《世界觀的故事》、《使萬民作門徒——以真理的大能轉化不同的文化》,及一些相關書籍、講章,現簡略地跟大家分享。
-
2012年4月21日,監獄事工創辦人查理斯.寇爾森(Charles Colson,朋友暱稱Chuck Colson, 1931-2012),因腦溢血辭世,讓世界頓失一盞明燈。
-
廣義來說,每位信徒都是宣教士。只是宣教的對象,多半是相同地區、相同文化的人。然而,傳福音給“自己人”,是不是一定“好說話”呢?不一定!除非他們和你是“同類族群”(homogeneous group),而且思想体系都和你的一樣,否則,在傳講福音之前,你就不能不下宣教士當下的功夫──瞭解聽福音之人的世界觀。
-
我們若誠實地回顧西方教會歷史,不可能對中古黑暗時期、羅馬教廷的腐敗專權無動於衷;我們若誠懇地關切當代教會時事,也必定被不時爆發的牧師、佈道家的醜聞震動。是的,我們必須承認,普曼筆下教廷的黑暗面、宗教領袖的醜惡臉孔,都不是空穴來風。
-
納許(Ronald H. Nash)博士是我在神學院時的教授。他在《生命的終極問題》(Life’s Ultimate Questions)一書的開頭,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
這一期的《舉目》,我們要進一步闡述,正統的解經如何能夠產生活潑有力的世界觀,指引基督徒面對聖經與當代世界的衝突。
-
只要神不在一個文化的中心,這文明不僅會像湯恩比(Arnold Toynbee),在他的巨著《歷史研究》所說,必然會分裂、瓦解,乃至崩潰。套句杜斯妥也夫斯基的話說:“If there is no God, everything is possible!(如果沒有神,什麼事都可能發生。)”
-
《舉目》雜誌將藉著這個“思潮交鋒”的系列,從社會制度、教育、法律、對生命的態度、科學主義、心理學、政治學、福音派的心理轉換等角度,分析和檢討這些主要 思潮的歷史軌跡,其世界觀的交鋒,和對社會的沖擊。我們希望,第一,能夠洞察歷史的教訓,第二,能改變我們的態度,並能影響我們所處的社會文化。這或許也是所有討論“文化救國”的人不可忽視的課題。
-
傳統上,中國農村是鼓勵多產的。多一雙手就多一點做工的力氣。因為農村生活條件不好,孩子能帶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中國,孩子就是父母的延伸,他的價值在於能光宗耀祖,昌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