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BH15
-
自中古世紀以來,西方基督教國家一向把基督教視為獨一的、絕對的、排他的、超越的,也是唯一擁有從神而來的啟示的宗教。
-
“公司是個大家庭(We are family)”、“人是公司最寶貴的財產(People are the most valuable assets)”,這些都是當代企業管理,耳熟能詳的口號。固然立意甚好,執行起來,常常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
當前牧養年輕人最頭痛的問題之一是婚前同居。不管是在西方還是在中國,婚前同居都成了一種時髦行為。年輕人常常愛趕時髦,也有的是由于經濟原因,這些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往往經不起誘惑而身 陷其中,也不能意識到,這種行為會給他們帶來一輩子的傷害。
-
日前再讀蘇文峰牧師公元二千年所寫〈當務之急--評估海外中國學人教會〉(註1),心中思潮起伏,願以個人自六十年代起參與美國華人教會事奉的一些体驗,也試論當前美國華人教會的困境與出路,以供各牧長同道參考。
-
前不久曾在兩處教會參加特別聚會,會後有機會與兩位牧師閒談,他們都以當天聚會的詩歌敬拜為話題,說了一些心裡的感受。
-
想念你們, 葉落風寒,冬雪將至,想念你們! 在這歲末時節,在這異國他鄉,想念你們! 想你們豎著衣領,奔波在學習與打工之間, 想你們提著菜,背著書,趕著公車……
-
一位西國宣教士到了中國,常聽到一 句對話:“對不起”、“沒有關係。”他暗暗琢磨:沒有,是否定的意思;關係是什麼呢?一定是重要、要緊的意思了。
-
我們那一代人,都是用“革命語言”培養出來的,即使到了今天,有時我們聊家常,聊著聊著不小心就冒出了幾條當年的語錄或者革命口號,一方面感到挺熟悉甚至挺親切的,另一方面也感到很悲哀,我們被洗腦洗得真徹底,連說話都習慣說官話了。
-
保羅於第三次宣教旅程中,在以弗所服事了約有三年之後,大約是主後56至57年 間,他橫渡愛琴海來到馬其頓,最後在希臘住了三個月(《徒》20:1-3)。他回顧愛琴海兩岸的宣教事工,心中充滿了感恩。
-
楊宓貴靈(Isobel Kuhn,1901-1957)有“栗僳女使徒”之稱,她從聽見栗僳人開始,就夢想有一天要住進大峽谷,好將上帝的愛告訴他們。不過在前往大峽谷之前,我們會先在懷疑谷中看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