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美华人教会的今昔和未来(苏文峰)2024.01.27

本文根据2023928日《使命门徒》播客(Podcast访谈内容并征求几位牧长的建议,浓缩修订而成。

苏文峰   

 

引言

上世纪的60-70年代,美国的华人查经班(CBSG)和加拿大的华人基督徒团契(CCF)蓬勃发展,逐渐转型成今日半数以上的北美华人教会。这个进展历程及所结的果实,在过去二、三十年也或多或少影响了普世的华人教会。我们从北美华人教会过去的发展历程,思考上帝如何使用北美华人教会多元化的组成与样貌;在历史、危机与转机中,带出对北美华人教会未来的想像与期许。 

 

一、 在北美的服事经历

1970年,我在台湾校园福音团契开始全职事奉;担任杂志主编、出版社社长等文字事工,也参与校园事工。1974年我用两个月时间访问美国多处查经班、教会和联合性地区营会。

1980年全家赴美,我在北美事奉有两大重点:前10年在使者协会,1992年起在海外校园。这两个福音机构投入跨教会的文字和校园事工,这是我蒙召时领受的异象使命。另一个重点是参与并推动北美华人教会对知识份子的布道、培训和牧养。特别1990年以后,主要转向中国大陆背景的作者和传道同工,希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这段时期除了有几年在宾州兰城华人教会牧会外,也常去北美、欧亚华人教会和国内的多种营会。借此尽可能广面观察上帝的救恩大工,如何在海外与中国教会历史中起承转合。

2013年,我从[海外校园机构]总干事的职位退休后,服事重点放在线上讲道、培训、讲座,制作几个教会历史的专题视频。今后将更专注于教会历史和灵命塑造的写作。

 

二、 北美华人教会如何发展成今日的样貌?

1848年,旧金山附近爆发“淘金潮”。1849年许多华人劳工赴美。

早在1780年代,在加拿大西岸已有第一批华人定居;但主要的劳工移民潮和美国相似,都在19世纪中叶,都是来淘金和建铁路,大多来自广东台山。

1853年,美国第一间华人教会“三藩市中华基督教长老会”设立。

“淘金潮”过去后,华人移工转向建铁路、渔业、农业、餐馆、洗衣店。

1892年,美国有11个宗派向华侨宣教,成立了10间教会10个机构,约400多人信主。

1950年,第一个以中产阶级和留学生为主体的华人独立教会“纽约中国基督徒团契”在曼哈顿区成立。

1950年代,宗派背景的教会开始建立,当时美国华人教会约70间。

1960年代,华人查经班(团契)在北美各大学的研究生中兴起。例如: 1960年在加拿大温城(Winnipeg)开始的华人基督徒团契;1969年圣荷西州立大学成立查经班,1971年转型成“基督徒会堂”(CCIC)。

1965年,美国总统詹逊(Lyndon Johnson)签署新移民法案,每一年提供2万个归化名额给各国。这是美国华人教会的一个转折点:此后,华人教会得到稳定的会友和同工,开始蓬勃发展。1971年,加拿大政府也实行类似美国的多元文化政策,许多华人从香港移民到加囯。

1970年代中期,北美许多查经班(团契)转型为堂会型教会。

1979年,美国华人教会有366间,查经班150个。

1980年代,北美各地大多数华人教会,已经自立、增长、建堂、宣教,有异象、有使命、有目标、有信仰立场;已建制成有会章、有组织,功能多元化、信徒多龄化的堂会。

上帝在此前20年中,令北美查经班(团契)和教会整合各类人才,装备百般恩赐,磨炼事奉经验,迎接下一波来自中国大陆的浪潮。上帝在北美、欧洲、澳纽、日本、韩国和海外各地,都预备了福音据点和人力,在国内的知识份子中则预备了心田。

1990年代,海内外中国学生学者兴起了“基督教热”和移民潮。他们积极主动探索基督信仰,认真查考圣经。这也是全球海外华人教会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1992年10月,美国总统布什(George Bush)签署《1992年中国学生保护法案》(Chinese Student Protection Act of 1992),一次性给予1989年6月5日至1990年4月11日之间抵达美国的中国大陆留学生和人士永久居留权。据统计,到1998年,共有5万3千人得到美国绿卡。许多新移民的配偶、子女、父母也随之来美。

2000年代,每年约有3万个中国大陆移民到加拿大。

从此以后,北美华人教会的成员、同工和传道人中,大陆背景人数大量增加,已经超过港台、东南亚背景的海外华人,也为北美华人教会带来新的活力。

截至2000年,估计海外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中国学人已超过70万人。在北美约有10%中国学人信主,超过500人全职事奉,其中约50人牧养教会,其余在西方宣教团体戓华人福音机构事奉,也有一部份回到中国。

2010年代西方金融危机和中国势力崛起,北美出现中国小留学生和投资移民潮。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华人教会的主日聚会、各种营会、培训方式,改成线上化、年轻化、丰富化,线上聚会常态化。三年疫情解封后,北美和海外各地出现新“润(Run)潮”,增加许多贫富悬殊、多元背景的新移民和新一代留学生。

 

三、北美今后的可能的转变

上述各个时期的进展,可以看到上帝有奇妙的预备与计划。每个事奉上帝的个人和团体,都必须针对不同时期的转变,迎向事工转型的挑战。我们可能预测今后的转变,未雨绸缪吗?

1. 上帝在每个时代都预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来成就祂的善工。在北美华人以合同制劳工为主体的前100年,美加两国许多本地教会的牧长和家庭,以宣教的心志接触关怀华工。这些基督徒家庭至今仍传承著自愿成为接待家庭(host family)、帮助新来移民和留学生的美德,使无数华人深受其益。

如今日许多海外华人已有能力开放家庭,我们是否该效法这些西方家庭接待的榜样?

2. 上帝在近代中国历史的每一个时期,都进行承先启后的美事。1940年代中国大学校园事工大复兴。上帝选召了许多学生和年轻传道人,成为1950年代以后中国家庭教会的中流砥柱,另有许多人成为海外华人教会的领导者。1960年代台湾、香港、新加坡校园团契的兴起,又直接影响北美的查经班和团契。1980年代北美教会的建造和同工培育,自动迎接了1990年代的中国大陆学人。2000年以后北美大陆背景的传道人和同工大量兴起,竟是预备迎接新一代的小留学生和新投资移民。

3. 上帝按祂的救恩计划和时间表导演剧情。我们很难具体预测今后北美、中国和其他华人世界的趋势,但我们可以像当年的但以理和保罗一样,在大变局中向父神屈膝,求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引领我们活在当下,把握当下,忠于所托。深信上帝会按祂的时机和美意,收割我们现在流泪撒种的成果。

 

四、北美华人教会的现况和挑战是什么?

1. 数目

根据林安国牧师在《今日华人教会》2005年12月号《二百年来的北美教会》一文的资料,2005年美国华人约300万人,华人教会约1200间。加拿大华人约130万人,教会354间。

2022年10月中华基督教网络发展协会《华人教会名录机构名录》网站统计,美国华人537万人,华人教会1883间 。在这些教会中,由查经班转型成堂会的估计约有一半(参考1);另一半是宗派或资深传道人(如赵君影、寇世远、罗文、林道亮、刘富理等牧师)开创的教会。

加拿大华人教会1950年代约30间,1990年代约230间,2021年约405间。2022年10月加拿大《真理报》列出《华人基督教会名录》,估计加国华人在1950年代约30万人,2021年约171万人。

2. 当前的危机(挑战)

危机1:严重撕裂。一些教会内因选举、伦理、文化议题而分歧失和 。

危机2:自由主义(Liberalism)的教育体系,导致许多年轻人上大学以后远离信仰和教会生活。

危机3:中西文化中“以人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侵蚀教会应有的单纯忠信之本。例如:成功神学(Prosperity Theology),实用主义(Pragmatism),物质主义(Materialism),行动主义(Activism),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顺应主义(Conformism),相对主义 (Relativism),世俗主义(Secularism)等等。

危机4:福音派领袖失败,包括:男女关系金钱权力等。教会失去了见证,信徒失望灰心。

危机5:两代之间的代沟。第一代移民和第二代北美生长的子女,出现文化代沟;在教会的行政管理、领导方式、教会规章、妇女角色、宣教策略、公共议题等方面,因为沟通困难,造成隔阂与张力。

许多年轻人从华人教会出走,因为眼见教会严重老化僵化,执守“同乡会心态”,只求维持华语聚会,失去了原先成立教会的使命感和福音宣教热忱。

危机6:三年疫情的影响。出现聚会怠惰症、失业、衰老病死、疏离感、信徒流失。

危机7:恐惧不安。担心中美关系恶化、战争冲突爆发,新冠疫情变异,天灾人祸频传,社会治安变坏 ……

这些危机,必有贯穿其中的主要原因。许多教会使用形成危机的方法去解决危机(例如想用世俗化的方法改变世俗化等)。我们应如何面对?

教会历史中,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群体,都有不同因素造成的危机,主要来自外在局势(contextual factor)的变化和内部机制(institutional factor)的弱化。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身体中的各个肢体活泼健康,自然会成长有活力;反之,若不面对“罪”与“病”,必然会日渐亏损(老化僵化,廉价福音,只求速效,治标不治本)。

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个人性和群体性的属灵复兴。唯有圣灵的大能充沛运行,才会使我们走出舒适圈,回归起初的爱心和活力。唯有不效法这世界,心意更新而变化,才可能看到改变。另外,扎实却不失活泼、接地气的圣经教导,和真诚地彼此相爱,仍然是古今不变的教会动力。

复兴何时出现,如何出现?其实复兴的主权在上帝。我们能做的,只需要忠心殷勤,面对上帝的“工作”和“出手”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3. 可见的契机

契机1:讲台信息。在这乌云密布的时局中,世人和信徒都渴求“平安”和“信望爱”的资讯来喂养。马丁‧路德说过:“当人们面临死亡的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属灵喂养;通过话语和圣礼来巩固和安慰他们的良心,并在信心上战胜死亡”。

契机2:无远弗届的网络、新媒体人工智能(AI)工具。可恰当使用于聚会、查经、讲座、培训、联络。

契机3:散居宣教(diaspora mission)。近几年来自叙利亚、阿富汗、伊拉克等地的穆斯林难民大量到北美。他们离开了本地本族父家,比较容易信主。许多西方教会和宣教团体已有成果,可供参考。

此外,面向日渐增加、移动性很高的新润民,也促使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在传统宣教中拓展散居宣教?若有福音机构或中西教会,提供专业性的宣教策略和资源给华人教会,必然大有功效。就如2010年《洛桑福音运动开普敦承诺》所说:

“我们鼓励教会和宣教领袖,要认识到全球人口迁移和散居群体所带来的宣教机会,并加以回应,制定策略性的计划,集中力量培训那些蒙召要在这些群体中服事的人们……”。(参2)

契机4:宣教心。宣教教育及短宣和长宣,已经在北美教会中相当普及,与20年前相比,有极大的进步。

契机5:慈惠关怀。许多年轻人很乐意参与义工和服务队,扶助社区中的弱势群体。这是吸引年轻人进入教会,操练恩赐的一种可行方式。

契机6:在家庭中传承信仰。面对混乱不堪的性别、婚姻、亲子关系,基督化家庭与教会,是力挽狂澜最重要的培育基地,也是儿女孙辈在乱世中的避风港。基督徒父母和长辈务必用心在家庭中,教养敢于逆流而上的下一代神国子民。这是参与大使命的一大步!(参3、4)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family-4295385_1280-1024x682.jpg

 

五、北美华人教会的未来(期许和想像)

1. 使命感

(1)期待海外出身和中国大陆背景的基督徒,在基督里成为一体。愿我们凭信心,共同预备中国大陆最近的将来,在福音和宣教上更开放更自由的远景。

(2)北美华人教会,超越民族中心的传统思维,主动与神国众教会(包括西方、东方、非洲等)共同携手,承担普世宣教的使命尤其在散居宣教方面海外华人教会可以成为跨文化宣教的实习工场,成为主流社群与非主流社群的联结者,进而与其他族群携手同行。

过去王永信牧师在“西元2000年福音遍传运动”、大使命中心、新东欧归主、“传回耶路撒冷”等事工,是美好的先锋和榜样。曾任海外基督使团的国际总主任冯浩鎏牧师,台湾华神院长戴继宗牧师等,也在中西教会的联结上贡献良多。

2. 组织架构

(1)联结。上下联结(线上线下);中外联结(华人与友人);内外联结(国内和海外)。

(2)合并。已经严重老化的教会,可考虑合并或成为小型联会(association)模式。在宾州费城已有成功的实例;加拿大和美国的华人宣道会联会,美加华人浸信会联会等,也有很好的经验。当然,合并会涉及神学背景、领导、财务、决策等等问题,但并非不能解决。有些华人福音机构或神学院,也可以同样考虑。

(3)进入社区(community )。华人教会的英语堂会,不一定要强调华人(Chinese Church)的名称,应该向不同族群开放,并且多与本地其他英语教会合作,先从宣教和关怀事工做起,渐渐融入北美主流教会。就如《使徒行传》中的纯犹太人血统教会,渐渐结合非犹太人的属灵血统,几百年后自然的融合成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大公教会

今后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教会,如果继续有讲华语的第一代移民和留学生加入,会继续存在,传承华人教会在海外的桥梁性使命;一方面布道、牧养习惯用华语的会众,另一方面推动向中国大陆和本地跨族群的宣教。我个人认为,我们的第二、三代子孙,除非有些人回归祖国、认祖归宗,否则必然走向与初代教会相同的历史轨迹,融入以纯正福音为共同基础的神国教会。

3.慎思明辨

愿今后北美教会出现内部的分歧或冲突时,都顺从圣灵保惠师的引导,有智慧分辨:这是基要或次要(essential or non-essential)的问题?我们的冲突是因为原则性或偏爱性( principle or preference)的选择吗?

例如:《使徒信经》第一句“我信上帝(神God)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这是基要真理。但God译成中文时,应使用“神”或“上帝”, 可以彼此尊重。就如1853年出版《代表译本》中文新约圣经的过程中,英国和美国圣经公会有不同看法。经过多次讨论后,决定各自出版;目标相同,用词不同。这项决定成为1919年《和合本》的先例。

衷心期望华人教会能“在基要的事上,合一(unity);在次要的事上开明(liberty);在一切的事上相爱(charity)。”

 

结语

我们都正在合演上帝救恩大故事中的重头戏,上帝已赋予北美华人教会今时本地的剧本和角色。愿我们把握时机,不在乎演技,只求尽心尽力,将成果交给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基督。

 

参考资料

  1. 关于美国华人教会由查经班转型成堂会的历史,请参考:苏文峰编,《大洋彼岸的长河——美国华人查经班回顾与展望》,(洛杉矶:海外校园机构,2015年)。陈依范,《美国华人发展史》,(香港:三联书店,1984)。
  2. 基甸,《圣经里的散居宣教》,2021年4月6日,《擧目》。
  3. 苏文安《这代到那代传扬你奇恩——基督化家庭信仰传承》,(台北:天恩出版社, 2022)。
  4. 乔修.马维希尔,《刻意的基督徒祖父母》,李佩玲、张宇莉译,(台北:真哪哒出版社, 2022)。

 

作者为[海外校园机构]创办人。

3 responses to “北美华人教会的今昔和未来(苏文峰)2024.01.27”

  1. Grace Avatar
    Grace

    谢谢苏牧师,谢谢恩主!求主怜悯保守我们,求主赦免我们。但愿更多的人尊岽主!更多的人认识主!

  2. Hannah Tse Avatar
    Hannah Tse

    请问苏牧师: 在文章的“危机4. 福音派领袖失败…….”
    为什么单指”福音派” 呢? 其他宗派领袖就没有这问题?

    谢谢.

  3. Jiming Lindal Avatar
    Jiming Lindal

    谢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Discover more from OC举目网站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