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音樂
-
音樂成為人與上帝相交、敬拜上帝時的重要“美感經驗”——不僅是聽覺的美,更是靈性的美。
-
本文原刊於《舉目》76期。文/安迪。40年前,我們全家下放到蘇北農村。馬先生剛從“牛棚”出來,音樂學院尚未為他安排工作。我就“偷”了他這個“閒”,拜他為師,學習聲樂。
-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文/王星然。《彌賽亞》神劇不是為聖誕節創作的;這一部作品企圖表達對啟蒙運動“自然神論”的反動;作詞家Charles Jennens對韓德爾的音樂創作很失望;英王喬治二世很有可能並未出席《彌賽亞》的倫敦首演,更遑論在“哈利路亞大合唱”中起立致敬;當時不少教會人士認為《彌賽亞》是一部褻瀆之作;著名的英國清教徒牧師John Newton曾根據《彌賽亞》選錄的經文,講了50篇道。
-
本文原刊於《舉目》76期。文/郭為。如果我們的音樂敬拜沒有真理在其中,我們的敬拜就非常危險,只不過是雜耍而已。
-
本文原刊於《舉目》76期。文/黃奕明。這首歌,算不算敬拜詩歌呢?用信心對著主唱的詩歌,都可以叫敬拜詩歌嗎?什麼詩歌適合在小組聚會唱,卻不適合在主日敬拜唱?
-
本文原刊於《舉目》76期。文/唐侃。合適的歌詞配上合適的音樂,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音樂的功用。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詩歌經久不衰,受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的人喜愛,而另一些詩歌卻如曇花一現。
-
這是非洲詩人加斯頓.巴特.威廉姆斯在《琴鍵》中的詩句。詩人把黑人和白人比喻成鋼琴中的黑、白琴鍵。在修長的手指下,兩種顏色不同的琴鍵,奏出和諧而又宏亮的樂曲。
-
“我唱的歌詞要有點文化 因為隨時會被當教材 CNN能不能等英文好一點再訪 時代雜誌封面能不能重拍 隨時隨地注意形象 要控制飲食不然就跟杜莎夫人蠟像的我不像 好萊塢的中國戲院地上有很多手印腳印 何時才能看見我的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