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BH53

  • 本文原刊於《舉目》53期 謝文郁        抗戰勝利後,共產黨和國民黨逐鹿中原。到了1949年,雖然中國這片土地上仍有戰火硝煙,但對於每一個頭腦清醒的中國人來說,鹿死誰手已無懸念。         改朝換代已是定數,共產黨成為執政者。對此,中國基督徒有人歡迎,有人悲觀,有人疑慮。 基督徒應該如何面對新的當政者?教會何去何從?神是掌管歷史的主,歷史上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有神的帶領。那麼,神的帶領在哪裡? 新政府的態度         這一年,中國大陸有基督徒約100餘萬(不包括300餘萬天主教徒)。其中,84萬隸屬於西方宣教士建立起來的教會,其餘的則隸屬於地方教會(包括聚會所、耶穌家庭等)。          對於新政府來說,如何處理這100餘萬人是一件棘手的事。相對當時的4億多人口來說,這100餘萬是一個小小的數目。但是,從一開始,中國的基督教就背上洋 教的稱號,“和海外的西方列強有著不可分割的政治關係”。如何處理這100餘萬人,直接涉及新政府對西方列強的戰略關係。         新政府成立後不久,開始驅逐西方宣教士。1951年1月,教育部接管了所有接受外國津貼的大學、教會學校和醫院。1951年6月15日,上海《解放日報》公開宣稱,“教會學校”這個名詞已送進了歷史博物館。1952年之後,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就看不見公開的西方宣教士了。         政府還要切割中國基督徒和海外的聯繫。因為中國基督徒並沒有整體性地對抗政府,他們不少人對新政府充滿期望,並投身於新中國的建設中,所以新政府無意打擊他們。但是,有一點是很明確的,那就是,他們必須服從新政府的領導。         1950 年5月,總理周恩來先後3次接見基督徒代表,明確指出,基督教的最大問題,是和帝國主義的關係問題。他的原話是:“近百年來基督教傳入中國和它對中國文化 的影響,是同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聯繫著的。基督教是靠著帝國主義槍炮的威力,強迫中國清朝政府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而獲得傳教和其他特權的。因此,中國 人民對基督教曾產生一個很壞的印象,把基督教叫作‘洋教’,認為基督教是同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分不開的,因而也就反對基督教。”         而且,周恩來強調:“今天美帝國主義仍企圖利用中國自己的宗教團體來進行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活動。”周恩來的這種說法,就是新政府對基督教的基本評價,也是政府處理基督教問題的基本原則。 吳耀宗橫空出世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新政府直接對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這攪動了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的歷史記憶,巨大的民族主義熱情開始湧現。如何處理好100餘萬基督徒,使之與海外隔絕,並融入中國新社會,對於新政府來說,就有了直接迫切性。         10 月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入朝參戰。中國基督徒如果不響應政府的宣傳,公開反對美帝國主義,那就等於他們確實是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工具。但是,中 國基督徒真能夠擺脫“洋教”的指責嗎?在和西方宣教士的長久交往後,要他們完全放棄積澱的西方情結,是符合神的心意嗎?        切割中國基督徒和西方列強的聯繫,在政府看來,主要在這幾個方面:一是斷絕經濟上的來往,二是組織上的獨立,三是思想上的改造。         這個切割是政府要求的,但是,要完成這個任務需要教會的配合。於是,人們看到了一場由政府主導的基督教“三自運動”。         在這場運動中,吳耀宗(1893-1979)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是因為這場運動,他一躍成為中國基督教的主要領袖。          當時,吳耀宗是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編輯部主任幹事。在神學上,他並沒有特別的貢獻;在組織上,他只是一個小小的主任幹事;在屬靈榜樣上,他還沒有引起廣泛的注意。可以說,在中國基督教圈子裡,他還沒有能力呼風喚雨。         他的信仰有明顯的社會福音傾向,用他的話來說:“愛上帝就是愛真理;愛人如己就是為人服務、犧牲。”他認為,“宗教應當在人生的全部生活裡表現出來”。        1949年,他出版了一本文集,取名為《黑暗與光明》(青年協會書局),充分地表達了他的社會福音的神學思想。對他來說,基督信仰能夠帶來社會的變革,而在這一點上,基督信仰和共產主義是相契的。        吳耀宗的觀點深得新政府的悅納。1949年9月21至30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京召開。吳耀宗等5人被政府點名,作為基督教代表與會。這次政協會議產生了《共同綱領》,其中明確規定了公民擁有宗教信仰自由。         雖然這5人深受政府青睞,但他們無力代表教會。為了集結基督教的實力派人物,會議之後,以吳耀宗等為主,邀請中華基督教男女青年會全國協會、基督教協進會、 中華基督教全國總會等,派代表組成了一個全國性的基督教訪問團,瞭解各地基督教教會的情況,以及基督徒徒對政局的態度等等。        1950年4月21日,訪問團在北京召開座談會。吳耀宗寫就了《關於處理基督教問題的初步意見》,就基督教教會內部的帝國主義影響、宗教信仰自由、教會房產、教會機構登記等問題,向政府提出建議,並附上各地教會受擾案件百餘例。         這個《初步意見》沒有突出“帝國主義”這一因素。為此,周恩來對他們發表講話,強調,基督教的最大問題就是與帝國主義的關係問題。如果不徹底洗心革面,與帝國主義劃清界限,那麼,一切都無從談起。         吳耀宗聽了周恩來的談話之後,有恍然大悟的感覺。很快地,他修改了《初步意見》,更名為《中國基督教在新中國建設中努力的途徑》。這便是所謂的《三自宣言》。       …

    閲讀全文…

  • 本文原刊於《舉目》53期 范學德 如音姐妹:        我讀了您在《舉目》50期上的《對教會的八個困惑》。        我曾問過同樣的問題,我也失望過,我還在尋找的過程中,但上帝恩待了我。         大概都一樣吧,我們內心深處都有一個深深的渴望,渴望那完美無缺的天堂。正因為我們有這樣的渴望,所以,我們才追求;也所以,我們才失望,甚至絕望,因為,我們在人間看不到天堂。 我絕不再流浪         我是1991年秋,第一次接觸教會。那時我到美國不久。         在教會中有那麼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唱讚美詩,第一次聽講道,第一次查經,第一次被稱為慕道友,第一次聽牧師說:“讓我們低頭禱告!”我低頭了,但沒有禱 告。還有,在聚會結束後,第一次有那麼多的人來向我問好……我真的以為找到家了,疲憊的心從此可以安息,懷疑為信仰所代替,愛的洪流沖走仇恨和一切污垢。         但是,沒有多久,我就失望了。我在教會中看到了黑暗,並且,不止只一處,不是一時。         那時,我甚至為我在教會中發現的黑暗而自豪,認為自己目光銳利,正直,不虛偽,認為你們基督徒信了主也和我沒什麼大差別,半斤對八兩,五十步笑一百步,彼此,彼此。         過了很久以後,我信了主之後,我才問自己,我到教會來要找什麼?看什麼?得到什麼?上帝把我帶進教會的目的何在?         不錯,教會是有毛病,哪一間教會都有毛病。這些年間我去過許多華人教會,迄今為止,完美無缺的教會,我還沒有發現一個,一個也沒有。但我問自己,我到教會來,就是為了找毛病的嗎?如果我的眼睛只看得到垃圾,看不到別的,那麼,是我自己出毛病了,我把自己變成了垃圾筐。         天父要我看到什麼,聖子耶穌基督要我看到什麼?當聖靈感動我時,我在教會中看到的是什麼?我問自己。         慢慢我看到了,教會是“神的家”,是上帝賜我的家。生活在這塊大地上,神只給了我這一個屬靈的家園。         我本來也屬於無家可歸的族群,衣衫襤褸,心靈破碎,罪孽深重。然而上帝沒有嫌棄我,他祂把我從那群人中呼召出來。他祂說,孩子,回家吧!         如因姐妹,你知道嗎?當我在禱告中用兒語輕聲呼喚“爸”時,我淚流滿面。“爸,我找這個家找得好苦!”         從此立志,無論教會如何不完美,我絕不再流浪。         是主耶穌為我們在地上設立了教會。為了我們不再流浪,祂從天上流浪到人間;為了我們與上帝聯合在一起,祂在十字架上甘願自己與天父分離;為了我們的生,祂去死;為了我們純潔無瑕,祂自己承擔了我們的全部罪孽和污垢。         愛耶穌,不可能不愛教會,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基督是教會的頭。 “身體只有一個。”         耶穌基督“是身體的頭,這身體就是教會。”(參《歌西》1:18 《新譯本》)         這話重得我不敢相信,我何德何能,居然成為基督身體的一部分?我空空如也,錢財、權位,與我無緣;青春、朝氣,早已隨風而逝。然而,我竟然是基督身體的一部分,可以與祂同受苦難、同享尊榮!這一切,不是我可以想像象的,也不是我配得到的,是主賜給我的恩典。         當年,聖奧古斯丁想到這一點時說:“讓我們歡樂吧!讓我們感謝上帝!因為祂不但使我們成為基督徒,也使我們成為基督自己。弟兄們,你們曾否留意,上帝給了基 督作為我們的元首,是賜給我們多大的恩典?你們踴躍喜樂吧!我們已經成了基督。既然祂是頭,我們是肢體,祂和我們就成了完整的人。”         如音姐妹,相信吧,我們是上帝的兒女,我們是基督身體的一部分!憑著信心相信這一點,憑著上帝的應許相信這一點!除此之外,人間也沒有什麼值得我們用整個生命來相信的了。         相信了,我們對教會就會心存感恩。我不知道別人,但就我來說,我是通過教會才找到了耶穌基督。在教會中,我才開始學習聖經,才知道了自己是罪人。一句話,沒有教會,我不可能成為一個基督徒,也不可能成長為一個基督徒。         昨天,主日崇拜結束後,一位姐妹又送給了我家一袋子小西紅柿。柿子甜,兄弟姐妹的愛更甜。多年來,正是兄弟姐妹的愛,使我觸摸到了上帝之愛。而他們之所以愛我,正是因為他們首先為基督所愛,並且這愛成為他們生命的動力,使他們可以與人分享上帝之愛。         這一切,使我看見了天國,它就在我們中間,雖然還不完全,但是,那一切都是從天上來的。天國就在此地,就在此時。 挑毛病?還是種花?…

    閲讀全文…

  • 中午接了一個電話,一位阿姨和我嘮家事。阿姨越說越激動,越說越憤怒,越說越有暴力傾向,越說越失態……雖然是在電話上,我仍能強烈地感到,她的心像沉睡了百年的火山被心中的恨激活,井噴般失控了。

    閲讀全文…

  • 我所熟悉的基督徒當中,在金錢奉獻的問題上有疑惑的人,多數都同意,基督徒應該在金錢上奉獻。

    閲讀全文…

  •     “有些人耀武揚威地把奉獻丟在奉獻盤上,彷彿在說:‘瞧,上帝總算覺得舒服了吧!’……  上帝根本不需要你的任何東西,連你的一角錢也不要。你如果這麼做,是損害自己屬靈的福氣。你有權保有一切屬於自己的財物,但是這些財物不僅會腐朽敗壞,也終將毀掉你。” ——陶恕(A. W. Tozer,註1)

    閲讀全文…

  • 神早已知道“奉獻”對我們是何等的困難,所以祂憐恤我們,允許我們以十一奉獻來試試祂。祂應許打開天上窗戶,傾福於遵行天父旨意的人,以此激勵同時也警誡基督徒。祂要求我們作忠心的管家。

    閲讀全文…

  • 金錢是試金石。從對金錢的態度,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品,看出一個人的人生觀。

    閲讀全文…

  •   “什麼?Lady Gaga也搞神學?” 沒錯!而且Lady Gaga,這位美國當紅女歌手,比當今任何一位神學家更具影響力!

    閲讀全文…

  • 我與團契中的同工談論文字福音事工時,許多人對此都不感興趣。他們認為,不是人人都可以寫好福音性的見證文章的,這需要有很高的文學天賦。

    閲讀全文…

  • 帕蒂是70多歲的美國老太太,我在西雅圖一間長老會中認識了她。她和幾位美國老太太,在“國際婦女午餐查經班”中服事。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