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陳世賢
-
我是否經得起他們的信仰詰問?我的人生是否有從上帝領受的目的?我是否勇敢地面對自己與上帝的真貌,而非自欺欺人或幻想一位不會挑戰我們生命的上帝?
-
當代人觀對外在政治社會文化的不信任,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正確地意識到了世界被罪腐化的嚴重性。而另一方面,我們當“心意更新而變化”,這又肯定了當事人的主體性。
-
我們也要小心,身為宗教改革後的基督新教,我們較天主教、東正教缺乏大公性的思考,往往沒意識到自己是普世教會的一分子,跟其他基督教宗派可能也少有來往,甚至會排外 ……這變相為異端存留了一定的滋養空間。
-
在海外的我們,一方面因為能找到華人教會聚會而喜樂;但同時也勢必會發現:“教會不一樣了。”我們敬拜的形式、語言、地點、會眾組成都不一樣了。簡單來說,教會變了。而人面對改變時,不習慣甚至不舒適,是典型的反應。
-
WWJD抓到了一個重點,那就是從“榜樣”學習往往是強烈有效的,它符合生物的自然學習模式。人在出生後都是跟著他人學習(通常首先是父母),無論樣式好壞。
-
新型態的教會(或基督徒群體)沒有立論嚴謹的教會論,但它們以存在的形式來承載一種我們過往沒有的教會想像。這些基於處境而發展出的教會形式,應該可以指出傳統教會在思考“什麼是教會”時,所沒注意到的盲點。
-
親職之愛既是真情流露的喜悅之愛,也是因委身而忍耐的忠實之愛。
-
對保羅來說,為主做工不是獲取人生價值的手段,而是生命已經在基督那得到價值後的成果,這與假教師的教導截然相反。
-
談妮姐幫助我明白,編者就是那群站在作者與讀者間的橋樑,他們告訴作者實話(也就是讀者的閱讀容量),並與作者們形成團隊一起合作。
-
若上帝只是人慾望的投射,那麼祂將挪去我們肩頭上的重擔,不會呼召我們背起十字架跟隨祂。